《唐詩·杜甫·哀江頭》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是一篇感時撫事之作。詩人采用以小見大的方式,反映了安史之亂這一重要的歷史事實,以生動鮮明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
原文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①。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②?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③。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④。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⑤。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墜雙飛翼⑥。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⑦。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⑧!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⑨?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忘南北⑩。
注釋
①少陵野老:詩人自稱。少陵是漢宣帝許皇后墓,詩人旅居長安時曾居于附近的杜曲。曲江曲:曲江池最幽僻處。 ②蒲:蒲柳,即水楊。 ③霓旌:一種彩色旗幟。南苑:即芙蓉苑。生顏色:增加光彩。這些均寫當年玄宗、貴妃到來情景。 ④昭陽殿:這里指楊貴妃住處。輦:皇帝的車子。 ⑤才人:唐宮中女官名,實為嬪妃。嚙:咬。黃金勒:飾有黃金的籠頭。 ⑥一箭:指楊貴妃看到射中飛鳥而笑。 ⑦明眸皓齒:形容美人,這里指楊貴妃。眸:眼珠。血污游魂:指楊貴妃在馬嵬城被絞死。 ⑧清渭:渭水清。馬嵬驛南濱渭水,代指楊貴妃死處和葬處。劍閣:玄宗入蜀曾住此。去住:一死一生,互無消息。 ⑨人生二句:花草無知,年年依舊,人生有情,面對世事巨變淚滿胸懷。臆,胸。豈終極,沒有盡頭。 ⑩忘南北:表詩人內心傷痛,心情恍惚,竟至忘了方向。
賞讀
這首詩作于唐至德二年(757),這時京城已陷落賊人之手,杜甫也被抓到長安,過著極端困苦壓抑的生活。對國事極為關心的杜甫,親眼目睹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意識到大唐帝國已一落千丈,到了滅亡的邊緣。詩人百感交集寫出了這首內含十分豐富的詩。
這首詩分三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偷偷溜到曲江池的偏僻處徘徊,看到曲江池邊的宮殿千門緊鎖,營造出一片悲涼氣氛,籠罩全篇。“憶昔”以下八句為二層,詩人由現實轉入回憶。杜甫關注國事,早在安史之亂前,就已意識到唐玄宗迷于酒色,國家危機重重。安史之亂暴發后,杜甫更看清了唐玄宗荒淫誤國的事實,但在此時,作者還不能明言楊貴妃與唐明皇的荒淫之事。他巧妙的選取了唐明皇帶領楊貴妃游獵曲江這一具體行為,運用了夸張而傳神的描寫,表現出侍從之盛,儀仗之華,美人之嬌。并巧借美人動作行為,寫出了她被嬌寵的程度。“明月”一句至篇末為詩的第三層,寫樂極生悲。唐明皇與楊貴妃不顧一切的行樂,終于導致了國家的衰敗,個人的死亡。
這首詩篇幅不算長,但含義卻極為豐富。詩歌借楊貴妃一人的遭遇,反映國家衰敗的史實,并揭示出國家衰亡的原因。在結構上先由眼前寫起,轉入回憶,再從回憶中轉到眼前。從感情發展脈絡看,先寫哀,然后寫樂,然后又寫到衰。而寫樂也是為了襯托哀,可以說,“哀”是貫穿于全詩的。
上一篇:《唐詩·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五)》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近現代詩歌·魯迅·哀范君三章》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