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劉大櫆2
維年月日3,劉氏甥大櫆,謹以清酌庶羞之奠4,致祭于舅氏楊君稚棠先生之靈。嗚呼,舅氏! 以君之毅然直方長者5,而天乃絕其嗣續6,使煢煢之孤魄7,依于月山之址8。櫆不肖未嘗學問9,然君獨顧之而喜,謂“能光劉氏之業者10,其在斯人11。吾未老髦12,庶幾猶及見之矣13。”嗚呼,孰知君之忽焉以歿14,而不肖之零落無狀15,今猶若此。尚饗16。
1舅氏:作者的舅舅楊稚棠。楊于1721年病逝。2劉大櫆(1698-1779):號海峰,安徽桐城人。“桐城派”代表作家。有《海峰詩文集》。3維:句首發語詞。4酌:酒。庶羞:多種佳肴。羞,同“饈”。奠:祭奠,此處指祭品。5直方:忠直方正。6嗣續:子孫后代。7煢煢(qiong):孤獨無依。8月山:山名,楊稚棠葬處。9不肖:自謙之辭。學問:學習和詢問。10光:光大,榮耀。11斯人:此人,指劉大櫆。12耄(mao):年歲大,古稱八十、九十曰耄。13庶幾:也許可以。猶及:還趕得上。14歿(mo):死。15零落:衰敗狀。16尚饗(xiang ):祭文中常用之辭,希望鬼神享用之意。
【析點】 作者與舅父交往密切,感情深厚。舅父生前對作者寄予了真誠的期望,但作者現實的境況與舅父的期望相去甚遠。這并不是舅父期望過高,也并非作者碌碌無能。文章沒有直接點出原因,但在作者欲說還休的情態中,便使讀者聯想到廣闊的社會背景。困厄不遇,仕途多艱,這正是其中的根本原因。舅父并無子嗣,舅甥之情就近于父子。而今舅父“忽焉以歿”,自己卻是“零落無狀”,真是無法告慰舅父在九泉之下的亡靈,祭悼舅父、傷念自身,一個泣不成聲的形象躍然紙上。祭文寫得平實古樸,卻能動人心意,皆源于祭文中的一片真情
上一篇:《祭屈原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祭鳣》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