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惠洪2
石曼卿隱于酒3,謫仙之流也4,善戲謔5。嘗出報慈寺,馭者失控6,馬驚,曼卿墮地。從者驚遽7,扶掖據鞍,市人聚觀,意其必大詬怒8。曼卿徐著一鞭,謂馭者曰:“賴我石學士也,若瓦學士,顧不破碎乎9?”
1本文選自《冷齋夜話》,標題為后人所加。石學士:即石延年,字曼卿,北宋文人,曾任高官。學士:官名。2惠洪(1071-1128):字覺范,北宋僧人。有筆記《冷齋夜話》。3隱于酒:即嗜欽。4謫(zhe)仙:謫居世間的仙人,稱譽才學優異而且行為灑脫的人。5謔(xue):開玩笑。6馭(yu)者:馬夫。7遽(ju):惶恐,窘急。8詬(gou):斥罵。9顧:乃,還。
【析點】 石曼卿從寺院出來,其內心的恬適之情自可想見;他騎在馬上,說不定正在酒意朦朧中醞釀著一首如畫之詩。“馬驚”而“墮地”,不僅打破了石公的詩情酒意,而且遭受了突來的驚嚇和挨摔的疼痛。更給石公添堵的是“市人聚觀”,這不是讓這位文雅官員當眾出丑么?“意其必大詬怒”,“市人”有此一“意”,“驚遽”的“從者”也必有此想。在封建專制的社會里,等級森嚴,權勢者飛揚跋扈已成了弱勢群體人所共知的常識。石公“大詬怒”,似是情理中事。然而。石公對馬夫不但沒有大發脾氣,沒有辱罵,更沒有狠狠給他幾鞭子,反而“徐著一鞭,謂馭者日:‘賴我石學士也,若瓦學士,顧不破碎乎?’”石曼卿真個不愧是位“善戲謔”者! 巧借自己姓石之“石”為石頭之“石”,再以石頭之“石”與磚瓦之“瓦”相對,蘊蓄了品之不盡的幽默情味。
這句有趣的玩笑話,在當時定是使“從者”如釋重負,而且后世的人讀至此,也定是禁不住莞爾而笑。固然石公“善戲謔”,但試想倘若他沒有曠達的心懷,也難有此言。
據載,王安石的女兒蔡元度夫人王氏讀惠洪《上元宿岳鹿寺》詩作,讀到“十分春瘦緣何事? 一掬鄉心未到家”之句說:“此浪子和尚耳。”(見《宋詩紀事》)可見這位兩次因事入獄,曾被發配到遠地崖州的詩僧,對生活依然深懷癡情。這篇短文是詩人寫詩人,不覺得內蘊著一份“惺惺惜惺惺”之情意么
上一篇:《知人》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石崇之廁》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