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觳觫》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孟子·梁惠王上》:“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以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釋義】觳觫,恐懼的樣子。古時鑄鐘要殺牲口,以血涂在鐘上,謂之釁鐘。梁惠王見牛被殺前的恐懼,不忍,換羊,其實很可笑。
【例句】心中畏懼,意下躊躇,莫不待將我釁鐘,不忍其觳觫。(姚守中套曲[中呂·粉蝶兒]《牛訴冤》[十二月])這一套曲是以“牛”的口吻,訴說它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這一句寫牛怕自己被殺去釁鐘,因此不勝恐懼。
上一篇:元曲典故《牛繼馬》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牧羊兒》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