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賈島墓①
淚盡窮轅得舊京②,旋披叢灌拜先生③。桐鄉(xiāng)遠(yuǎn)在今西蜀④,梓里遙鄰舊北平⑤。奔走髀消何位業(yè)⑥,推敲骨瘦是詩名⑦。太行秋色桑干水⑧,野老相呼后世情。
①賈島,唐代詩人,初為僧,名無本。 ②“淚盡”句,謂作者困頓仕途多時(shí)而得為代王府右長(zhǎng)史事。窮轅,猶言窮轍,喻困厄無路的處境。舊京,此指代王藩所大同,遼代曾為西都。 ③披,撥開。叢灌,叢生的灌木。 ④桐鄉(xiāng),西漢朱邑曾為桐鄉(xiāng)(今安徽桐城)長(zhǎng)官,為民敬信,卒后即葬于當(dāng)?shù)亍:笠蛞酝┼l(xiāng)作為贊美地方官治績(jī)的典故。今西蜀,賈島開成五年(840)遷普州(今四川安岳縣)司倉參軍,會(huì)昌三年(843)卒于任所。 ⑤梓里,故鄉(xiāng)。賈島為幽都縣(今北京市西南)人。舊北平,唐代曾置北平郡,后改為平州,與幽都所屬之范陽郡相鄰。又明洪武元年(1368),曾稱今北京為北平府。 ⑥“奔走”句,意謂賈島勞碌奔走,最后也只得一個(gè)司倉參軍,正八品下。島有《寄令狐相公》(一作《赴長(zhǎng)江道中》):“策杖馳山驛,逢人問梓州。長(zhǎng)江那可到,行客替生愁。”髀消,劉備曾對(duì)劉表說過:“吾常身不離坐,髀肉皆消。”髀,大腿。⑦推敲,賈島以苦吟著名,在長(zhǎng)安時(shí),曾乘蹇驢訪李馀(一作李凝)幽居,得句云:“鳥宿池中(邊)樹,僧推月下門。”《苕溪漁隱叢話》謂他初擬用“推”字,后又思用“敲”字,在驢上引手作推敲之勢(shì),而沖京兆尹韓愈車騎。但此事學(xué)者已有考證,非事實(shí),只能作為一種傳說。骨瘦,孟郊《戲贈(zèng)無本》有“瘦僧臥冰凌”、“人驚鶴阿師”句,姚合《別賈島》也有“詩仙瘦始真”句。又因孟郊、賈島之詩清峭瘦硬,故蘇軾《祭柳子玉文》有“郊寒島瘦”語。 ⑧太行,山脈名,綿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界。桑干,水名,源出山西馬邑縣桑干山,下流入永定河。賈島有《渡桑干》詩:“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但一說此詩乃劉皂作,題作《旅次朔方》。咸陽既非賈島故鄉(xiāng),“已十霜”他本有作“三十霜”、“數(shù)十霜”的,更與島之行事不合。
【說明】 《全唐文》蘇絳《賈公墓志銘》,謂會(huì)昌四年夫人劉氏承遺旨,遷葬賈島于安岳縣移風(fēng)鄉(xiāng)之南崗。計(jì)有功《唐詩紀(jì)事》云:“普州有岳陽山,島葬于此。”安岳縣唐屬普州,可見賈島墓在四川。但民國重修《房山縣志》有云:“《明一統(tǒng)志》:賈島墓在縣南一十里。蔣一葵《長(zhǎng)安客話》:島卒于蜀,歸葬房山。劉侗《帝京景物略》:弘治中御史盧某訪賈島墓,得斷碑于石樓村,乃辟地植碑。大學(xué)士李東陽別樹一碑記焉。”亦鑿鑿有據(jù)。本詩的“過賈島墓”,則顯屬后者。
賈島連續(xù)應(yīng)試十余年不第,屢敗文場(chǎng),其《即事》詩有云:“自憐嗟十上,誰肯待三征。”十上用蘇秦事,三征用王裒事。最后由長(zhǎng)江(今四川蓬溪)主簿遷普州司倉參軍。“臨死之日,家無一錢,惟病驢、古琴而已。當(dāng)時(shí)誰不愛其才而惜其命薄”。(《唐才子傳》)頓銳此詩,亦在哀憐才人之淪落。
上一篇:《過侯城里有感》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陰風(fēng)吹火篇呈錢刑部君附書八山》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