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注釋|賞析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①,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②。想當年,金戈鐵馬③,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④,封狼居胥⑤,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⑥,一片神鴉社鼓⑦。憑誰問:廉頗老矣⑧,尚能飯否?
·注 釋
①風流:英雄業績。
②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
③金戈:金屬制成的武器。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④元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草草:草率,馬馬虎虎。元嘉二十七年(450)劉義隆在沒有認真準備的條件下,草率地派王玄謨出兵北伐,結果大敗而回。
⑤封:在山上筑壇祭天,這是當時為夸耀所謂文治武功而舉行的祭神儀式。狼居胥:山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
⑥佛貍祠:佛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拓在打敗王玄謨軍隊后,曾追擊到長江北岸的瓜步山(今江蘇六合縣東南二十里處)。在山上建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
⑦神鴉社鼓:一群吃供品的烏鴉和一片祭神的鼓聲。
⑧廉頗:戰國時趙國的名將。
·導讀入境
這首詞作于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當時作者為鎮江知府,年已六十六歲。作者登臨京口(今鎮江)北固亭,回顧歷史,感嘆興亡。
我站在古老的京口北固亭前,這京口曾是東吳的都城,孫權曾在這里稱帝 千百年來,壯麗的江山依舊,但再也難尋像孫權那樣叱咤風云的英雄豪杰了。昔日的舞榭歌臺和英雄們所創造的可歌可泣的事跡都隨著歷史的風風雨雨而蕩滌消逝。俯首而望,夕陽映照在青草綠樹之上。這一草一木可曾銘記當年劉裕留下的足跡? 這普普通通的街頭里可是人們傳說的當年劉裕住過的地方?睹物思人,我仿佛看到威風凜凜的劉裕正挺戈躍馬,率軍北伐,收復失地。馳騁疆場,勢如猛虎,氣吞萬里。
我又想起元嘉年間劉裕的后代劉義隆好大喜功,草率出兵,北伐只落得倉皇南逃的失敗結局。我渡江南歸已過去四十三年,遠望之中仍然記起當年戰火彌漫的揚州路上和金兵激戰的情景。而今怎么忍心回顧過去,這里的佛貍祠下烏鴉的叫聲和祭祀的鼓聲響成一片,還有誰過問被冷落了的老將軍能不能再赴戰場殺敵立功啊!
·賞 析
這首詞充滿了戰斗的豪情,表現了詞人力主北伐抗金的決心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藝術上用典貼切。這首詞運用了大量的典故抒情言志,如作者通過追念古人古事,對腐敗的南宋王朝發出了“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慨嘆,進而贊揚了南朝宋武帝劉裕當年北伐中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和英雄業績,用以激勵抗金派人士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戰斗精神。又如以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在缺乏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草率出兵導致“倉皇北顧”的歷史教訓,表達了他既力主抗金又反對輕舉妄動的主張。作者希望得到正積極準備北伐的韓侘胃的重視,使這次北伐獲得成功。實現他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愿望。作者還以廉頗自喻,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憤懣,表達了自己老當益壯的抗金斗志。言約義豐,深沉含蓄,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左思《詠史(其二)》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張養浩《〔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