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徐弘祖2
二則 ·之一
初二日3,自白岳下山4,十里,循麓而西5,抵南溪橋。渡大溪,循別溪6,依山北行,十里,兩山峭逼如門,溪為之束7。越而下,平疇頗廣8,二十里為豬坑。由小路登虎嶺,路甚峻。十里至嶺,五里越其麓。北望黃山諸峰,片片可掇9。又三里,為古樓坳。溪甚闊,水漲無梁10,木片彌布一溪11,涉之甚難。二里,宿高橋。
1《徐霞客游記》是作者按日記述旅行、考察所得的著作。富有地理學價值和文學價值。這里所選是他游黃山所記中之二則。2徐弘祖(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大地理學家和旅行家,也是著名的游記散文作家。有《徐霞客游記》。3 初二日:即萬歷四十四年(1616)二月初二。4 白岳:山名,在安徽省黃山西南。5 循:順著。麓:山腳。6 別溪:小溪。7 溪為之束:形容溪水緊緊環繞兩山。8 疇:田地。9 “片片”句:形容黃山諸峰座座,其近如可以拾取。10 梁:橋。11 彌布:遍布。
【析點】 本文詳細記敘了作者二月初二的旅行路線及其行程,其中不乏景物描寫,且多運用比喻和夸張。如形容兩山峭逼則比作“門”,溪流細小且環山則謂其“束”;“片片可掇”則夸稱黃山諸峰之近在眼前。語言簡潔生動,貼切逼真,顯出其文學性。
楊勇
二則 ·之二
初五日1,云氣甚惡,余強臥至午起。揮印言慈光寺頗近2,令其徒引3。過湯池4,仰見一崖,中懸鳥道5,兩旁泉瀉如練6。余即從此攀躋上7,泉光云氣,繚繞衣裾8。已轉而右,則茅庵上下9,磐韻香煙10,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舊名朱砂庵。比丘為余言11:“山頂諸靜室12,徑為雪封者兩月。今早遣人送糧,山半,雪沒腰而返。”余興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臥13。
1 初五日:上一則之后三日。2 揮印:黃山僧人。慈光寺:在黃山上。3 徒:弟子。引:引領,帶路。4 湯池:溫泉。5 鳥道:極言狹窄險峻的山路,似乎只有鳥可飛渡。6 練:白絹。7 躋(ji):攀登。8 裾(ju):衣服的下擺,泛指衣服。9 茅庵:茅屋。10 磬(qing)韻:佛寺中敲磐發出的音響。磐:佛寺中所用銅樂器。11 比丘:和尚,此指慈光寺中的和尚。12 靜室:指寺廟。13 引被:拉開被褥。
【析點】 不顧天氣惡劣、山道窄險去游慈光寺,卻因大雪封山而不能盡興,這確是敗人興致的事,也難怪作者返回居所,無情無緒,引被而臥了。不過,作者還是不枉此行的。他雖然沒能盡賞慈光寺,但沿途“泉光云氣,繚繞衣裾”令人心醉,“磬韻香煙,穿石而出”則引人遐想。所謂旅游,包括“旅”和“游”兩方面,其樂趣不僅在于對風景名勝的游覽欣賞,旅途行程同樣是樂趣自在其中。晉代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造門而返,人問之故,曰“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即是此理。明白這一點,對于旅游者大有益處。
上一篇:《錄文忠公語》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得力于貓兒狗子》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