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結
浯溪之口1,有異石焉。高六十丈,周回四十余步。面在江口2,東望浯臺3,北臨大淵4,南枕浯溪。唐亭當乎石上。異木夾戶,疏竹傍檐,瀛洲言無5,由此可信。若在亭上,目所厭者6,遠山清川;耳所厭者,水聲松吹;霜朝厭者7,零雨;方暑厭者8,清風。嗚呼,厭不厭也9,厭猶愛也。命曰10“唐亭”。旌獨有也11。
1浯(wu)溪:水名,位于湖南省湘江之南,北匯于湘江。2面在:面對。3浯臺:臺名,在今湖南省祁陽縣西南。4大淵:指洞庭湖。5瀛洲:傳說中的仙山。言:語助詞,無義。6厭:通饜,意為“飽”,引申為飽嘗。7霜朝:指秋季。8方暑:指夏季。9第一個“厭”,通饜。第二個“厭”,厭倦。10命:命名。11旌:表彰。
【析點】 浯溪之口這塊巨石莫非天遺人間?孤兀高嚴,清流環繞。凈石清水已有幾分仙氣,偏又于石上建亭,且石非禿石,亭非孤亭,有“異木夾戶,疏竹傍檐”。異石上一亭飛檐翹角,綠意蔥籠,無怪乎元次山嘆為“瀛洲言無”! 試想亭中小憩,遠山清川,盡收眼底,耳聽江流滔滔,溪水潺潺;細雨醉人,清風拂面,誰人能不夢魂飄飄。
元結此“唐亭”一記,著重于寫登亭觀覽的感受,一個“厭”(飽嘗)字,極盡美的體驗?!斑h山清川”之蒼茫,“水聲松吹”之幽遠,“霜朝”“零雨’之繾綣,“方暑”“清風”之爽神,盡賞而意難盡,盡賞而情更濃,這正是唐亭所“獨有”,作者所鐘愛于唐亭者亦正在此
上一篇:《告荒》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回蘇子瞻簡》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