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郭畀1
(至元元年十月)二十日2,晴,客杭3,登吳山。城隍廟壁畫二鬼,頗得4。回立門首,左顧西湖,右觀大江,杭郡人家,皆在足下。次游玄妙觀,門立徽宗御書碑石5,殿前立高宗御書《道德經(jīng)》6,石刻經(jīng)幢7,二亭覆之。后有《真武觀記》,開平二年物也8。有老道士云,吳越時已有之9。惜前朝碑石,有“天慶觀”字,皆鑿去不存,殊失古意10。且朝代更改,敕額曰玄妙11,當存其已往,而新其方來可也12。道士俗物大敗人意。回到省中13,石路高下,足力少倦14。
1 郭畀(bì) (1301 -1355):字天錫,號云山,擅長書畫,有《云山日記》。2 至元:元惠宗的年號。至元元年為1335年。3 客杭:客居杭州。4 頗得:很好。5 徽宗:北宋皇帝趙佶。御書:皇帝所寫的字,“御”是對皇帝的敬稱。6 高宗:南宋皇帝趙構(gòu)。《道德經(jīng)》:即《老子》。7 經(jīng)幢(zhuàng):柱狀的石刻,柱身刻經(jīng)文。8 開平:五代后梁太祖年號,開平二年為908年。9 吳越:指五代時錢镠在兩浙建吳越國。10“惜前朝”四句:宋朝時玄妙觀稱天慶觀,到元代皇帝賜名玄妙觀,于是道士把碑上的“天慶觀”三字都鑿去了。11 敕(chì)額:皇帝詔賜匾額。12“當存”二句:意為應保留舊跡,增刻新名。13 省中:指官署。14少:通“稍”。
【析點】 吳山之山色風景是美的,昔有“立馬吳山第一峰”之譽。作者記吳山之美,沒有用直繪的筆墨,而是采用側(cè)筆。通過俯瞰河山的鏡頭,不僅形象地反映出它的巍峨,更令讀者感受到登吳山的別一種妙趣:向左看到的是風景秀麗美如“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向右看到的是其潮涌“壯觀天下無”(蘇軾詩句)的錢塘江,自然景觀的秀麗壯偉之外,還有“杭郡人家皆在足下”的人文景觀。由此我們可以體味到,登吳山之佳趣絕非僅止吳山本身之偉岸,也絕非僅止“一覽眾山小”的高拔,而是能給人以多種美的感受。
作者記廟宇、道院,全然以審美的視角觀察。進城隍廟,覺“壁畫二鬼頗得”,入玄妙觀,贊古跡之豐富;而對古跡的破壞之憾與對“道士俗物大敗人意”之嘆,都表達了作者對藝術(shù)的深愛之情。作者那“當存其以往,而新其方來”的文物觀,表現(xiàn)了科學的藝術(shù)史眼光。
上一篇:《二陸優(yōu)劣》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五坊小兒》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