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黃庭堅(jiān)1
前承諭作《木假山記》跋尾2,以明允公之文章3,如天地之有元?dú)猓f物資之而春者也,豈可復(fù)刻畫藻繪哉! 往年歐陽文忠公作《五代史》4,或作序記其前,王荊公見之曰5:“佛頭上豈可著糞6?”竊深嘆惜,以為名言。凡作序、引、后記7,為無足信于世,待我而后取重爾! 足下深諒之。
1黃庭堅(jiān)(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詩人。有《黃山谷集》等。2諭:告諭,敬辭。《木假山記》:蘇洵散文篇名。跋尾:書于文字后的短文。3明允公:即蘇洵。蘇洵字明允。4歐陽文忠公:即歐陽修。歐陽修謚號文忠。5王荊公:即王安石。王安石封荊國公。6“佛頭”句:“佛頭著糞”語出《景德傳燈錄》,后比喻輕慢、褻瀆之意。7引:文體名,與“序”相近。
【析點(diǎn)】 木經(jīng)水腐蟲蝕、風(fēng)化破折后,狀若小山。蘇洵買之于溪叟,名之為“木假山”,因有所感,寫了《木假山記》。文章借物抒懷,以木之升沉遇合,窮通壽夭自況;以木假山的三峰自比“三蘇”的才能與品格,意在說明天之生材甚難的道理。這篇文章早在當(dāng)時(shí)就成為議論文的名篇。想必黃庭堅(jiān)的友人深愛此文,故寫信請他為該文作跋。身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的黃庭堅(jiān)對蘇老文章的立意和章法深為諳熟,為蘇文作序應(yīng)該說再合適不過了。然而,他卻寫了這封回信,表示拒絕。
作者開篇明旨,認(rèn)為“以明允公之文章,如天地之有元?dú)猓f物資之而春者也,豈可復(fù)刻畫藻繪哉!”指出既然原文意旨鮮明,就無需別人再啰嗦補(bǔ)贅,否則,只能是畫蛇添足、浪費(fèi)筆墨。接著作者進(jìn)一步闡釋自己的觀點(diǎn)。舉出王安石批評庸者為歐陽修《五代史》作序的愚蠢行為是“佛頭上著糞”的事例,令人更加信服的同時(shí),又不失風(fēng)趣幽默,在笑聲中免卻了友人因遭拒絕而生出的尷尬與不快。末句明確表示自己不會為蘇文作跋以取重于世,飽含了作者對蘇老人品、文品的敬重與推崇。全文語言簡練明暢,行文崎崛有致,可謂辭約而意豐,言短而情長
上一篇:《與丘長孺》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與參寥子》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