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文《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逕,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 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據中華書局本《王右丞集箋注》)
在文學史上,王維以詩名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從總體上說,他的散文不如詩,而這篇書信體山水散文卻是一篇與《輞川集》雙璧交輝的精美之作。
作者在這篇散文中,首段寫自長安還歸輞川別業的情景。那是在一年的臘月底了,但天氣和爽,輞川山水殊可游觀。他本想邀裴迪同游,但他正在溫習經書,不敢相煩,便獨往山中到山寺小憩,與山僧飯訖而去。在這一段里,交代時間和去向,契引全文。景色描寫,著墨無多,但以“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簡括點出輞川冬末山水景色宜人,為下段寫景預作張本?!白阆隆比鋭t委婉吐出不敢打擾好友而獨往山中的寂寞,提引出第二段對同游的追念,并為第三段相約明春同游埋下感情伏線。從如話家常親切自然的語言,流露出對同道好友真摯深厚的友誼。第二段寫輞川夜景,追念昔日同游之樂?!氨鄙嫘?,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七句寫所見月色之美和寒山遠火之景。在前往輞川的路上,涉過顏色深青的灞水,清幽的月光映照著城郭。登上華子岡,俯視輞水淪漣,波含月影,上下搖蕩。遙望遠處寒山篝火,在林外忽明忽暗。正當作者沉浸在一片靜謐幽寂的氛圍時,忽聽“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春,復與疏鐘相間”。在山村小巷深處,寒犬夜吠,其聲如豹,而村落中夜間舂米之聲,與山寺稀疏的鐘聲間隔傳響。這一切是通過視聽轉換、視覺與聽覺形象的融合,描繪出月光之下登山涉水所見所聞的情趣。前者是靜態美,而“上下”、“明滅”又靜中有動。后者是動態美,而“犬吠”、“夜舂”、“疏鐘”又深化了月夜的寂靜。將山水、月光、林火、村墟、犬吠、夜舂、山寺、疏鐘等眾多景物的光色、聲響、形影組合進一幅畫面,構成清幽、淡遠、高曠、空靈的意境。在這多少帶有幾分凄清朦朧的山中夜景里作者追求的主要不是視聽的快意,而是一種禪理的感悟,即下文所談的“深趣”。那夜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寂處有音、冷處有神,在靜觀默識中寫得極有風韻,又極簡淡,正與他晚年好佛的淡泊心境契合,追求著物我渾然融澈的完美境界,而這恰是他后期首創潑墨的山水畫所要表現的藝術精神。作者月夜獨坐,陶醉于清靜,而隨行的僮仆卻全然不能理會,竟自“靜默”,進入夢鄉。心中不免添了幾分孤寂,因而想起昔日同游志趣相投,而今在遠方的好友裴迪,于是寫出“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逕,臨清流也”三句。裴迪曾與作者同隱于輞川,仄逕漫步,臨流賞景,攜手而游,賦詩贈答,遍詠輞川諸景?!杜f唐書·王維傳》云:“維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币源藚Ⅱ炍囊?,可以推知此文之作大約在安史之亂前不久。作者懷念裴迪,既有昔日同游歡情的追憶,故友深情的溫馨,也有孤身獨游的寂寞。此時他雖然亦官亦隱,比較自由,但宦海已幾經沉浮,依戀山水,攜侶同游的愿望和心情更加深切了。所以文中幾句思舊憶昔的話,是帶著極深沉的感情說的。通過昔日情景的回溯,不但打破今昔時間的限隔,而且由此時華子岡的“獨坐”,到彼時輞川諸景的“攜手賦詩,步仄逕,臨清流”,巧妙地布置出由今及昔、由點及面的時空變幻。時間空間隨著作者感情的流動,飛躍延伸、擴展,豐富了文章意蘊,同時為第三段相約同游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礎。第三段寫輞川春景之美和邀請同游輞川的殷切之意。上段從眼前寫到過去,此段又從過去寫到將來,時間往復推移,空間也隨之往復拓開,在新的時空變幻中進行新景的描繪。這種鮮明的時空觀念,體現出作者強烈的山水審美意識和別具情思的藝術眼光。而所寫明春之景乃是設擬之筆,與上段各實景不同,這又是從實寫到虛寫的飛躍。實現這種飛躍,全憑親身游歷經驗和豐富的想象。在作者想望之中,來年春回大地時輞川別業當是“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這里所寫景物都經過感情的過濾,按照作者的審美要求去攝取大千世界萬般春景的特定鏡頭。用筆簡凈,情趣盎然,春意融融,生氣勃勃,顯現出歡快的心情,輕靈的筆調,令人坐賞輞川春色,遐想不已。與上段冬景相比,它更富于詩情畫意,也更惹人喜愛。因為在這短短的二十四字中躍動著大自然的活力,回蕩著青春的旋律。魚鳥、草木乃至山水、田野,一切有生無生之物都在沐浴春光,涵融春色,呈現出春天萬象更新的美。在作者筆下,輞川之春不是通常的姹紫嫣紅,而是一片清淡的色調,宛如一幅淡彩素墨而清遠秀逸的山水畫卷。這自然也是作者情感的外化,使山水景物在主觀情感的觀照中皆著我之精神、我之色彩,因此物境即心境,天人圓融,同諧共振。為與同道好友共同契悟輞川山水的玄妙深趣,作者殷切希望裴迪同來游賞,于是說:“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 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無忽?!痹谶@幾句中,包含三層意思: 一是說美好的春天即將到來,詢問能否同游。二是肯定裴迪天機清妙,具有清潔高雅的天賦氣度,能真正領悟輞川山水的美質,故而相邀同游。三是強調輞川山水深趣內涵,值得相邀一游,囑咐好友不要忘忽。用委婉而又一層比一層肯定的語氣說出邀請的原因和愿望。其重點是“深趣”二字,這也是全篇畫龍點睛之筆,說明作者卜居輞川,愛其山水之美在于愛“個中有深趣”。至于深趣為何,作者未加議論也不必議論,天機清妙的裴迪自能心領神會,而留給讀者的則是廣闊的想象空間。文章的最后兩句,寫趁菜農進城賣黃蘗之便托他帶去此信,又以“不一”二字說明要說的話很多,不及一一說盡。末了特意在署名之前加上“山中人”三字,以見其山居生活和山水性情??梢娺@兩句字面上好像是書信習見的套語,但在作者寫來卻是情真意切,實實在在。
這篇書信體山水散文,語言精萃,筆意高妙,借助于時空變幻寫出景物純真的美,其中靈氣往來,迥出天機。它所勾繪的清美意境,如詩如畫,而又有詩畫所不到處。畫能現景物之光色,而不能現其天籟;詩能現其聲響,而限于格律、篇幅和容量,不足以牢籠萬象,展示出如此豐富的山水世界。
王維是一代山水巨子和語言宗匠。寫冬景、春景兩段,幾乎全用四字短句,尤其春景六句,一氣排比,珠圓玉潤,玲瓏剔透,真所謂在泉成珠,著壁成繪。又抑揚頓挫,節奏明快,極富音樂美感,顯然滲透著他精通樂理的審美意識和表現藝術??梢哉f,這篇山水散文乃是融作者能詩善畫又擅音樂多種才能為一體的成功杰作。它與六朝書信體山水散文前后輝映,競放異彩,而在盛唐山水散文中則堪稱一絕,約可與之相媲美者,僅李白、元結數篇而已,而它的詩情畫意的幽雋華妙之處,則為同代人所不及。
上一篇:散文·梁啟超文《少年中國說》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杜荀鶴詩《山中寡婦》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