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曲江二首》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杜甫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伴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這兩首詩系聯章體,雖寫在曲江池看花飲酒,乃至醉典春衣,實則含蓄深蘊,正如仇兆鰲注引所云: “二詩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 (張綖語)
第一首前兩句“起得好”,一腔惜春感慨之情突兀而來,“跌筆出奇”。飲酒看花,人生賞心樂事,卻因“一片花飛”、“風飄萬點”而“愁人”?!扒铱础倍侄缔D,寫“經眼”之花“欲盡”,殘花片片,于是引出第四句?!坝M”之花只能“且看”,“傷多”之酒還要“入唇”,該又是何種滋味! 《杜詩鏡銓》蔣弱六云: “只一落花,連寫三句,極反復層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絕。”何以會如此呢?第三聯才作回答,即由落花轉入人事。六句連用三“花”字,一句深一句,“神化不測,千古哪有第二人?”詩人的目光由“看花”轉到江上、花邊。江上呢,小堂中的翡翠鳥筑起了窩巢;花邊呢,高冢前石雕的麒麟臥地。戰亂造成的荒涼、破敗,觸目皆是,曲江池往昔的繁華無復存在。觸景傷懷,引出結尾兩句?!凹毻莆锢怼?,現實既然無法改變,那只有“莫厭傷多”飲酒“行樂”了。又何必汲汲于“浮名伴此身”呢?詩人醉飲不過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聊以自遣罷了。
第二首承上“何用浮名伴此身”,一意連貫。首句劈空而來,為什么“日日典春衣”呢?時當暮春,春衣正用,既然是典春衣,想必冬衣早已典盡。讀之者自然會以為是食不果腹,須典衣糊口。讀到第二句方知原來是“每日江頭盡醉歸”,典衣飲酒了。為什么呢?第三句出人意料?!熬苽鶎こP刑幱小保M一層寫出,不僅在曲江池,而且是走到哪里飲酒到哪里,賒欠酒債到哪里。“七十者稀,故須盡醉” (仇兆鰲語),其說未必太淺,詩人壯志莫伸、報國無門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言外大有深意。第三聯寫江邊景色。歷代詩家都給予高度評價,葉夢得《石林詩話》: “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痢┗ㄍ惖钌钜姡c水蜻蜓款款飛’,‘深深’字若無‘穿’字,‘款款’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然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碧烊痪?,景色如畫。然而,人生短暫,時光流逝,美景良辰,又能有多久呢?自然引出末聯。春光無情人卻有情,以情觀物物亦有情。于是“傳語風光共流轉”,懇求“相賞莫相違”了?!皶簳r”照應“欲盡花”,言其“行樂”乃無可奈何之詞。由“傳語”句“脫卸而下,神理自然湊泊”,飽含惜春之情,意蘊深長。
全詩以送春起,以留春住,含蓄深蘊。寫景生意自然,抒情落落酣暢,如不經意而首尾圓活、出神入化。寫景則“一片花飛”、“風飄萬點”、“穿花蛺蝶”、“點水蜻蜓”,含蘊著多少“情”;抒情則“何用浮名”、“日典春衣”、“傳語風光”、“相賞莫相違”,送春、留春,失落衰颯之氣、被貶不介懷之意……個中景外之景、情外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上一篇:李商隱《曲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甫《曲江對酒》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