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被彈劾罷官,回到上饒家居,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此詞寫于閑居上饒期間。本詞原有題目是《夜行黃沙道中》,是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所經歷的一個片段,記錄了當時所見的景物和所感受到的情緒。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西江月》描寫了作者夏夜行走在上饒黃沙道途中所見到的優美景色,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愛和對農事豐收的歡愉,體現了辛棄疾閑居時的閑適心情。
全詞用語明白如話,自然樸質,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如實地描寫出來,清新活潑,使人讀來感到異常親切自然,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在一個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潔,將暗夜照耀得如同白晝,棲息在綠樹枝杈上的烏鵲,以為曙光照臨了,“呀呀”地驚飛而起,從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樹枝還簌簌作響呢!清風徐來,樹枝輕搖,驚得沉睡的夏蟬也在深夜里鳴叫起來。就在這醉人的晴朗月夜中,我們的詞人獨行于黃沙道中,耳聽著蟬鳴鵲叫,鼻聞著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國的驕子們似乎很理解我們詞人歡悅的心情,為他奏起了歡快的交響曲。就從這青蛙的一片合唱聲中,我們的詞人已聽到了豐收的消息。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詞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覺到的,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適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翹首遙望天際,那里只有稀疏的幾顆星星掛在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何況是江南的盛夏天氣呢!不知什么時候,忽然飄來幾片浮云,惡作劇似的灑下幾點雨來。這突來的陣雨打破了詞人的雅興,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這夜來的飛雨。急于趕路,無暇四顧,路到溪橋一轉彎,猛然抬頭,嘿!一片熟識的茅店就出現在土地廟的樹林邊。這簡直是一幅優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它充滿詩情畫意,使人有親臨其境的真實感,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
其次,作者采用了側面烘托和動靜相映的表現手法。明月、清風、稻花、星雨、茅店、溪橋,原都是無情物,而驚鵲、鳴蟬、青蛙,自然也不會有人的感情。但對這些客觀景物的描寫,卻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對于夜行黃沙道中的作者來說,他所看到、聽到、嗅到、觸到、感覺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暢、歡欣鼓舞的。而“稻香”和“蛙聲一片”,生動地渲染了農村豐收景象和人們喜悅的心情。在整個畫面中,夜的主調是寧靜的,但綴進了鵲飛、鳴蟬,就使夜更顯幽靜和美麗了。月光看來是安靜的,但它逐漸移動,明暗交替,靜中有動;“七八個星”在天外不停地閃爍,“兩三點雨”從空中灑落,都給人以鮮明動人的印象。
全詞語言淺明,筆調輕快,選材精當,描寫逼真,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尤其是襯托手法的運用,使得詞生動、深刻,耐人尋味。
上一篇:行路難
下一篇:觀刈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