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陳風》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衡門》一詩,歷來被作為歌詠安貧樂道的名篇。其實,全詩只宣揚了“安貧”,并沒有表現(xiàn)“樂道”,全詩反映了安于清貧、不羨富貴的思想。
“衡門”的“衡”通“橫”,“衡門”即橫木為門,指極其簡陋的房屋。“棲遲”是歇息、盤桓的意思。前兩句是說,支起橫木就算門,房屋簡陋也可以棲身。泌,水名,“樂”是“療”的假借,這兩句是說,泌水洋洋,水里魚很多,可以充饑。“河”指黃河,黃河的魴和鯉都是珍貴的美味。“取”同“娶”。齊國姜姓,齊國貴族之女統(tǒng)稱齊姜;宋國子姓,宋國貴族之女統(tǒng)稱宋子。齊之姜、宋之子在這里統(tǒng)指名門貴族之女。二、三章緊承首章:“泌之洋洋,可以樂饑。”是說,難道吃食一定要名貴的黃河魴、黃河鯉,吃什么魚不是都可以充饑嗎?難道娶妻一定要娶名門貴族之女,娶普通人家的女子不是也可以嗎?這位作者確實安于清貧的生活,而且在貧賤中自得其樂,不追求生活享受和社會地位。全詩宣揚的是安貧寡欲、不求富貴的淡泊思想。
后世常把“衡門棲遲”、“泌水樂饑”當作安貧樂道的典故來應(yīng)用,倡導(dǎo)人們滿足于最低的生活標準,安于現(xiàn)狀,這種不求改善、不求進步的思想對整個社會發(fā)展所起的作用是消極的。后世有些知識分子自命清高,不肯與社會污濁勢力同流合污而隱遁山林,或者堅持理想,為避災(zāi)遠禍而托身田園,這些隱士們就提倡安貧樂道。《衡門》開隱士詩之先河。
《衡門》采用賦法,但簡潔精煉,內(nèi)容只選用最典型的事例,所以毫不雜沓。后兩章全用反詰句式,而且純?yōu)榭谡Z,所以更顯得情真意切,一氣呵成,意脈貫通。
上一篇:《花谷·清·吳泰來》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