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景覃
百歲中分,流年過半,塵勞系人無盡。桑柘周圍,菅茅低架,且喜水親山近。倦飛高鳥,算也有、閑枝棲穩(wěn)。紙帳紬衾,日高睡起,懶梳蓬鬢。
閑階土花碧潤。緩芒鞋,恐傷蝸蚓。側掩衡門,空解草玄誰信。俗駕輕云易散,賴獨有蓮峰破孤悶。世事悠悠,從教莫問。
據(jù)史書記載,景覃十八歲就以作賦知名。大定初,三試落第,不再赴舉。他博覽群書,不修威儀,落拓嗜酒,醉則浩歌,一度隱居西陽里,以種樹為業(yè),自號渭濱野叟。這首詞就是他歸隱心情的寫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總會變得越來越衰老。但由于遭遇不同,人們對待年歲的增長也有不同的態(tài)度。“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王羲之《蘭亭集序》),從而老當益壯,發(fā)奮向上;而當其懷才不遇,抱負不展,處于郁郁不得志之際,則往往會發(fā)出“死生亦大矣”(《莊子·德充符》)的慨嘆,進而趨向消極無為的境地。作者雖滿腹經綸,可在“老之已至”之時,竟連一官半職都不能得到。與其徒然被沒完沒了的俗事纏繞而使自己勞形傷神,不如脫離塵世,“放浪形骸于山水之外”(《蘭亭集序》)。于是,詞人用菅茅鋪設住舍,并在房屋周圍種植了桑樹和柘樹,他以山為友,以水為伴,任性作息,不事梳洗,過起了優(yōu)哉游哉的隱居生活。他象一只倦飛的鳥兒得到了可堪棲宿的閑枝一樣,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詞的上片寫了村居生活的閑散自在。下片則說謝絕俗客,有階前緩步,閉戶著書,看山自適的樂趣。世上的事情千頭萬緒,但置之不理,則處之泰然。詞人隱居于偏僻清靜之地,看不到人世的紛爭,聽不到車馬的喧聲。屋前石級上長滿苔蘚,碧綠光滑;蝸牛、蚯蚓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爬行。自身則如同當年的揚子云,閉門著書,泊如自守。孤寂和愁悶襲來,則借欣賞蓮華峰美景以蕩除之。真是桃源生活,其樂無窮。
這首詞構思縝密。詞以“百歲中分,流年過半,塵勞系人無盡”開頭,表現(xiàn)自己在經過漫長的人生道路后,對人世失去了信念,決心過一種遁世絕俗的隱逸生活。接著就具體描述隱居生活的恬靜、愜意。最后則以“世事悠悠,從教莫問”作結,表述自己隱居后的感受。頭尾意旨相接,遙相呼應。由于詞人本身過著隱居生活,又兼之工于詩詞,因而描寫的景物不但逼真,而且相當形象可感,桑柘、菅茅、山水、鳥兒、閑階、土花、蝸蚓等等景物以及日高睡起,懶梳蓬鬢、掩門著書、欣賞山水等等活動,就是隱士們隱逸生活的真實寫照。景語即情語,詞人在景物描寫的字里行間,流露出自己放情山水、獨善其身的真情實感。這種消極無為的出世思想在今天當然是不足取的。
上一篇:《天上謠·唐·李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尋隱者不遇·唐·賈島》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