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 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 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 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 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余蔭, 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 秋熟靡王稅。
荒路暖交通, 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 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 斑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 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 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余樂, 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 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 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 焉測塵囂外。
愿言躡清風, 高舉尋吾契。
〔嬴氏〕指姓嬴的秦王?!蔡旒o〕天的綱常,指正常的社會政治秩序?!颤S綺〕即夏黃公和綺里季,秦始皇時,他們和東園公、用(lu)里先生四人避亂隱居商山,世稱“商山四皓”?!菜痢持铝?、從事。〔曖〕遮蔽?!操薅埂呈枪糯漓霑r載牲盛肉的兩種禮器,這里泛指祭祀禮法?!灿畏绞俊秤斡诜絻?現實社會)的世俗之士?!矇m囂外〕指世外桃源?!参崞酢撑c我情意相合的人和環境。
陶淵明的這首詩歷來與著名的《桃花源記》合為雙璧,千古傳誦。這一詩一文雖然都以桃花源的傳說故事為題材,卻各具特色、自有側重。在《記》已詳細記述了關于桃花源的傳聞故事之后,這首詩旨在即事抒情,說感想,寫體會。
因為在《記》中已經講述了桃花源被發現的經過,所以這首詩起筆六句便交代桃源世界的來歷,并不顯得十分突兀。“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兩句揭示了桃源社會形成的深廣社會背景,表明了詩人的政治態度,同時也對《記》的內容作了重要的補充說明。文中只說桃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瞬恢袧h,無論魏晉”,而詩則據此拈出秦始皇為罪魁禍首。詩人推測,桃源人的先世也當如商山四皓一樣是避亂的賢者?!巴E浸復湮,來徑遂蕪廢”二句是就文中所謂“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云云而言的。在這里,詩人明確表示出對亂世的厭惡和對隱士的推崇,從而確定了全詩的基調。
“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范晞文《對床夜語》)此詩既然旨在抒情,便不能不以描述桃源社會的生活情景作為寫情的依據。于是中間十八句便從社會制度、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狀況等方面對桃源世界作具體描寫。這個社會的最突出的特點是人人自由勞動,沒有王稅盤剝。白天人們相互招呼著努力耕作,太陽落山后則自由自在地回家休息。田園間桑竹繁茂,綠蔭溶溶,環境幽雅靜美。菽稷莊稼按時栽種,長勢喜人。無論是春收蠶絲還是秋熟打糧,都無須交納官稅官租。這“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二句娓娓道來,語調是那樣自然平淡,但在詩人生活的封建君權至上的時代,卻無疑具有驚天動地的震撼力量。這種沒有君主、沒有剝削和壓迫的政治理想在《桃花源記》中全無反映,顯然是詩人憧憬美好社會的思想結晶。在這種理想社會中,桃源人保持著淳樸的民風。“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二句與《老子》描寫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頗有相近之處?!队洝分兄徽f“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雖是阡陌小道,總還來往頻繁,不然漁人到來的消息便不會迅速傳遍全村。但詩中則突出了一個“曖”字,染上了詩人居深巷而罕人事的感情色彩。桃源人來往少,自然不會有矛盾,可以和睦相處。他們在物質生活上極容易滿足?!百薅躬q古法,衣裳無新制”二句說明桃源人在衣食豐足之余不講究繁文縟節,更不追求奢華新奇。俗話說“知足者常樂?!币虼颂以慈说纳钍挚鞓贰:⒆觽兛v情放歌,老人歡然游樂,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在這里,儒家提出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的社會理想實現了,這在充滿災禍、貧困和流亡的漫長封建社會中該具有多么強烈的吸引力!在這沒有君主官吏和階級壓迫的世外桃源中,人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自然用不著關心標志著朝代更迭的紀歷。至于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四時節氣則“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根據草木的盛衰變化自不難識別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既然無須對付暴君和貪官污吏,人民之間又和樂相處,機巧權謀、爾虞我詐的那一套人生“智慧”哪里還有什么用場!
最后詩人筆鋒一轉,就桃花源得而復失的結局,無情嘲弄游方之士,并表達了對桃源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二句極簡煉地總括了桃花源的故事。自秦到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大約五百余年,這里“隱五百”是舉其成數。至于桃源“旋復還幽蔽”的原因,詩人歸結為“淳薄既異源”。這是兩個根本性質全然不同的社會,二者水火不相容?,F實社會中的游方之士如太守、劉子驥者流,絕不可能理解桃源社會的合理性,他們探尋桃源雖不過是獵奇,但卻只能給桃花源帶去破壞和毀滅。在詩人看來,這些世俗之輩大約根本就不配到桃源世界中去?!霸秆攒b清風,高舉尋吾契”二句中,詩人不僅自詡為桃源人的知音同調,表達了熱切追求的愿望,同時也用“清風”、“高舉”這類字眼表明了對齷齪現實社會的批判態度。
上一篇:《桃源行·宋·王安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夢游天姥吟留別·唐·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