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湖上結幽期,偏向東林遇遠師。
未道姓名童子識,不酬言語上人知。
閑花落日滋苔徑,細雨和煙著柳枝。
問我別來何所得,解將無事當無為。
朱灣是大歷時著名的隱君。“過”是拜訪。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湖上蘭若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首聯是 “十年湖上結幽期,偏向東林遇遠師”。“結幽期”是約會之意。賈島有詩云:“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東林”,廬山東林寺,這里借指湖上蘭若; “遠師”,東晉高僧慧遠,長期住持廬山東林寺,這里借指宣上人。約會一般時間很短,而此次卻是10年,可見作者和宣上人情濃意密,關系非同一般。此句的意思是說作者和宣上人同居一湖,是一對近鄰,而用 “結幽期” 來形容,則說明他們每次見面都像約會一樣激動、有新意,而不是淡而無味的。頷聯 “未道”句是說自己和寺廟的人很熟,說明作者是這里的常客。“不酬言語上人知” 則用的是維摩詰的故事,《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 “于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 ‘我等各自說己,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這句明里是贊揚宣上人是個真正的禪者,同時也反映作者與宣上人禪悅相得之情,可謂一語雙關。此聯對仗工穩貼切、流動自然,而又內涵豐富、含蓄蘊藉。
頸聯轉入寫景: “閑花落日滋苔徑,細雨和煙著柳枝。” 上句寫島上的幽徑: 閑花寓人少; 落日徑更暗; 徑上生苔,幾近絕人跡也。下句寫島邊柳姿: 濛濛雨,淡淡煙,弱柳輕輕拂動,優美極了,這是一幅多么優美而富于情韻的圖畫呀。一 “滋” 一“著”,又是比擬手法,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這一聯如此工整美妙,看來詩人 “十年幽期”的功夫沒有白花。
尾聯是 “問我別來何所得,解將無事當無為。”《傳燈錄》德山曰: “汝但無事于心,無心于事,則虛而靈、空而妙。”就是說你只要不去思什么,不去想什么,你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了(無為是涅槃境界的異名)。這是作者對禪悟的理解。這里 “無為”也可以理解為道家的“無為”,那么尾聯的意思則是,拜別了法師,我終于體悟到原來禪家的無事和我們隱士的無為是一回事,這又可以和首聯的知音之意相呼應。我覺得第二種說法似乎更妙些。
這首詩開頭寫出游,中間寫景,最后說理,很有點晉時山水詩三段論的模樣,但它的情景理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比謝靈運的詩的確是進了一步。
上一篇:禪詩《過天竺林和翠云長老原韻》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過楞嚴廢寺有感》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