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庠
翠輦西歸七十春,玉堂珠綴儼埃塵。
武皇弓劍埋何處,泣問上陽宮里人。
愁云漠漠草離離,太乙句陳處處疑。
薄暮毀垣春雨里,殘花猶發萬年枝。
這兩首詩是作者陪同韓皋巡視洛陽的行宮上陽宮時有感而作的,時在唐穆宗長慶年間。
上陽宮在東都洛陽右掖門西、皇城西南隅,南臨洛水。開元、天寶年間,唐玄宗經常光臨此宮。安史之亂以后,上陽宮即行關閉,但仍留有宮女和綠衣監使管理此行宮。中唐時的許多詩人總把這座行宮同唐王朝的由盛轉衰聯系在一起,也有的詩人由目睹上陽宮的荒涼冷落景象而懷戀開、天盛世。這兩首詩則兼有這兩種傾向。
第一首眷懷開、天盛世。前二句寫玄宗西歸之后上陽宮的凄涼冷清景象。意思是說,自從唐玄宗離開上陽宮、西歸長安以后,70年來,玉堂綴珠、華麗無比的上陽宮儼然塵埃滿布、無比凄涼了。“翠輦”、“玉堂”、“珠綴”同“儼埃塵”相映襯,形成一種凄艷美,表露出無限傷痛的情緒。后二句點醒題目中的“巡內”二字。所謂“巡內”,是指巡視皇家內宮。這只不過是一種例行公事罷了。然而,詩人卻想在這里追尋已逝的東西:武皇的弓劍。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一蹶不振,雖有憲宗的“元和中興”,然而已是積重難返。唐玄宗未必在上陽宮中埋有弓劍,但詩人卻希望能在這里找到“武皇弓劍”,而且還含淚向上陽宮里的宮女打問。因為這些宮女是經歷了開、天盛世的歷史見證人。由結尾一句可以體味出,詩人在“巡內”時,多么希望唐王朝能恢復開元、天寶時期的強盛國力。這便是作者要尋找“武皇弓劍”的真正目的。
第二首寫上陽宮今日的荒破景象。作者用一“愁”字貫通全詩。昔日繁華的上陽宮,如今愁云慘淡,荒草遍地。目睹此景,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就是當年皇帝與后妃們居住的行宮?(“太乙”、“句[同鉤]陳”原指星辰,這里代指皇帝、后妃。)薄暮時分,春雨淅淅,殘垣敗壁,到處可見。更其令人傷心的,是竟有幾朵殘花依然掛在枝頭。詩人以情觀物,給殘花賦予了人的感情。如同元稹《古行宮》詩所說的:“寥落古行宮,寂寞宮花紅。”全詩用愁云、荒草、薄暮、春雨、殘花構成一幅凄涼慘淡的境界,給人以殘破美的藝術感受,表現了中唐詩人在中興無望時的幽怨心理。
上一篇:孟郊《古怨》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涯《閨人贈遠五首》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