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安
春波如鏡草萋萋,十里垂楊綠映堤。
借取祝融峰上月,送君直下洞庭西。
這首詩作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為送別友人之作。觀察,清代對道員的尊稱。陶森甲,籍里生平未考。姑蘇,即蘇州。
一、二句泛寫蘇州的春天景色,并點明送別的季節。蘇州濱臨太湖,太湖水域遼闊,春波如鏡,芳草萋萋。沿湖垂楊十里,湖堤映入一片翠綠之中。“萋萋”,形容春草茂盛之狀。南朝謝靈運詩云:“萋萋春草生,王孫游有情。”敬安的這兩句詩寫春波、春草、綠楊、湖堤,從大處著眼,從太湖之春的突出的自然景觀,寫出了太湖的一派春光。而“綠映堤”更給人一種翠綠浮動之感,顯示出蓬勃的生機。
三、四句交代送別之地和友人將至之地,委婉地表達了詩人的惜別之情。從湖南的南岳衡山,到太湖之側的蘇州,相去千里之遙,送君到蘇州是不可能了,只有權借祝融峰頂之明月,代我伴君遠行,依依惜別之情,于字里行間隱然流露。祝融峰,在湖南中部,為南岳七十二峰中之最高峰,海拔1290米,登祝融,可俯瞰群山、觀日出,為南岳四絕之一。洞庭西,指太湖中的洞庭西山。太湖中多小山,而以湖內之洞庭東山、洞庭西山為最著名。此處的洞庭西山指代陶觀察要去的太湖之濱的姑蘇。
整首小詩音韻和諧,自然流暢,寓情于景,無斧鑿之痕,表現出詩人清麗淡雅的詩風。
上一篇:黃遵憲《海行雜感(其七)》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丘逢甲《元夕無月(五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