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舍苔深徑已荒,何人著履試初霜。
飲冰喝石精神聳,煮茗跑泉齒頰香。
愧我歲窮驚浪走,愛君年盛鄙清狂。
古松流水平生愿,后會蒲團共燭光。
這是一首答贈詩。詩前原有小序:“吳門穎上人年甚少,訪余田舍,且惠詩,次韻。”“吳門”,即蘇州。“上人”,上德之人,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為“上人”。《摩訶般若經》說:“一心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散亂,是名上人。”后來“上人”用為對僧人的敬稱。可見此詩是穎上人贈詩作者之后,作者所和之詩。全詩巧妙地運用了較多有關釋道的典故來表達自己對佛教的向往之情。
首聯“草舍苔深徑已荒,何人著履試初霜。”是說作者所居的茅舍周圍長滿了深深的青苔,通向茅舍的小徑也因為少有人至而顯得荒涼冷落了,誰人肯一大早腳踏輕霜到這里來呢? 詩人巧妙地用反詰語氣表明一般人是不會到這里來的,偏偏穎上人卻肯清早踏著輕霜前來相訪。作者在此聯中著力描寫自己住處的荒涼僻靜,已見得作者遠離塵囂;而又有穎上人這樣的方外高士來訪,就更添了幾分情趣。接下來兩句:“飲冰喝石精神聳,煮茗跑泉齒頰香。”描寫的更是非出世高人莫屬的生活。“飲冰”,飲食冰塊,《莊子·人間世》: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這里比喻穎上人與作者的清苦淡泊的生活。“喝石”,指喝石巖,地點在今余杭縣西北的徑山。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載: “惠崇謁徑山欽法師,自言誦觀音咒功無比。師曰: ‘吾坐后石屏能咒之令破否?’ 曰: ‘可。’遂叱之,屏裂為三。今謂之喝石巖。”“煮茗跑泉齒頰香”,即在跑泉煮茶喝了能使人齒頰生香。“跑泉”,即虎跑泉,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中。《清一統志》言:“唐元和中,釋性空居此,苦無水。有二虎跑地涌出,故名。”這兩句詩對仗工整,用典精確,貌似寫飲冰煮茗二事,實則已暗含頌揚佛法無邊之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穎上人的景仰崇拜之情。
詩的頸聯“愧我歲窮驚浪走,愛君年盛鄙清狂。”作者悔恨自己為塵事奔忙不定,卻一無結果;而穎上人甘處清凈、一任自然,乃能鄙棄一切塵世中故作姿態的自命清狂之舉。偏偏作者歲時已暮,而穎上人則“年甚少”,這就更加使作者增添了幾分不該涉足塵世的懊悔之意。詩的尾聯“古松流水平生愿,后會蒲團共燭光。”作者意欲出世的心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露。作者說他愿意過著 “古松流水”一樣平淡無奇、清貧自守的生活,然而這似乎還不夠,最好是能夠和穎上人一起坐于蒲團之上,對著清幽明滅的燭光,共度時日。這就進一步表現了作者欲皈依佛教的心情。蒲團,用蒲草編成的圓墊,為僧人坐禪或跪拜時用。許渾 《送惟素上人歸新安》詩: “尋云策藤杖,向日倚蒲團。” 作者詩中說要和穎上人“后會蒲團”,正說明了他力圖擺脫塵世煩惱、進入清凈境界的虔誠心理。
上一篇:禪詩《笑隱老人詩(其三)》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絕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