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道》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在昔泛舟役①,輸粟救晉饑②。
富強由來舊③,今也忽流離④。
上天禍咸陽⑤,三年望云霓⑥。
犁鋤無所施⑦,黃犢充晨炊⑧。
貧者死家園,富者走天涯⑨。
綺羅猶被體⑩,銀箏手提攜(11)。
高車駕無馬,足繭臥路啼(12)。
遠行為就食(13),途荒力易疲(14)。
傾囊出珠玉(15),難以易餔糜(16)。
銀箏碎道旁,此生無樂時。
饑餓知不免,首丘是所宜(17)。
俯視兒與女,嬌小飽狐貍(18)。
【題解】
此詩選自《近青堂詩集》。
【簡析】
詩歌描寫陜西發生的一次特大旱災,選取了一個富貴人家被迫流離失所,無從購食,連孩子也被狐貍吃掉的典型事件,深刻反映了災民無從充饑死路一條的處境和苦難,對人民寄予了無限同情,流露出詩人對古代輸粟救災和太平盛世的敬慕及向往,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思想。作者運用現實主義手法,通過典型事件和細節反映現實,增強了詩歌的概括力和感染力量,具有“史詩”的價值。語言質樸淳厚,風格沉郁凄切。與杜甫《三吏》、《三別》如出一轍。
[注釋]
①泛舟役: 指秦國從水路給晉國運糧救災之事。《左傳·僖公十三年》載: “冬,晉薦(重,頻)饑,使乞糴于秦……秦于是乎輸粟于晉,自雍及降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 當時秦國通過渭河、黃河、汾河把糧食運往晉國,故稱 “泛舟”。
②輸:轉運,輸送。粟:糧食。饑: 饑荒,年成不好。
③舊:引申為原來的,從前的,此為久遠,時間長。
④流離: 流轉,離散,此指到處逃荒。
⑤禍:用作動詞,作降災禍講。咸陽:泛指關中。
⑥霓(ní):雨后天空中與虹同時出現的彩色圓弧。此句是說,遭受干旱三年來人們一直盼望下雨。
⑦施:施行,用。此句是說,地里的莊稼全都死光了,犁、鋤頭一類農具已經沒有用場了。
⑧犢(dú):小牛。此句是說,連小黃牛也被人們當作早餐吃掉了。
⑨走天涯:指到異鄉去討飯糊口。
⑩綺羅: 絲織品,此處指用絲織做成的高級衣服。
(11)箏(zhēng):一種弦樂器。
(12)繭: 用作動詞,當磨下了繭子講。
(13)就:接近,靠近,此處作尋找乞討講。
(14)途荒: 道路荒涼殘破。
(15)囊: 口袋。此句是說,把口袋里的珠寶玉石全都倒了出來。
(16)易:換取。餔:下午飯。糜:粥。此句是說,也難換得一頓下午飯吃。
(17)首丘: 首,向:丘,指狐貍洞穴的根本處。《禮記·檀弓上》云:“狐死正首丘。” 意思是說,狐貍死的時候,頭要朝向自己洞穴的根本方向。后來稱不忘故土或死后歸葬故鄉為首丘。“饑餓”兩句是說,縱然免不了餓死,我還是應該死在自己的故鄉。
(18)飽狐貍:被狐貍吃掉充饑了。
上一篇:《潼關遇雪》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潼關道中》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