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諸葛憶兵
一匊吳山在眼中, 樓臺疊疊間青紅。
錦帆后夜煙江上, 手抱琵琶憶故宮。
汪元量
故國覆亡,悲痛欲絕。汪元量作為宮庭樂師,始終處在事變的中心。他先后寫了九十八首《湖州歌》,記敘自宋室傾覆至君臣抵燕等慘痛經歷。他在《答林石田》中說:“我更傷心成野史,人看野史更傷心。”顯然,他是以史筆作詩。
這首詩抒寫初離臨安時的傷懷。被擄乘舟北上,回首眺望:吳山隱隱,一片青蔥;亭臺樓閣,重疊起伏;紅綠相間,歷歷在目。吳山,一名胥山,又名城隍山,座落在錢塘江北岸,是往日游樂聚會的勝地。其間亭臺樓閣,山色樓臺,相映生輝。它何嘗不是南宋一百多年經營的縮影。詩人生于斯,長于斯。一旦被迫別離,悲傷痛苦,非言辭所能訴說。日后,吳山還多次浮現在詩人腦際。《越州歌》云:“昨夢吳山閬苑開,風吹仙樂下瑤臺”、“苦夢吳山列御筵,三千宮女燭金蓮。”苦苦眷念、魂牽夢繞的正是故國故都。臨去的最后一眼,已把這印象銘刻在心中。
隨著舟船的行進,故國越離越遠,詩人的思緒不禁飛越到“后夜”。那時,夜幕重重,煙霧迷漫,凄然獨坐,此情更何以堪!距離、光線、環境,形成重重的阻隔,使人無法再如眼前一樣眺望故都,最后的一絲慰藉也將失去。只能抱著心愛的琵琶,傾吐無限的思戀、追憶和苦痛。這一次或許就是永別,余生可能要不斷地“手抱琵琶憶故宮”了。留燕期間,詩人確實經常“和淚撚琵琶”,借以傳達自己堅貞不屈的情志。汪元量后來獲得了元世祖的青睞,但他不為所動,終于回到江南。
詩人的情緒在初別的剎那間展開,橫跨的時空極為寬闊,蘊含的情感極為豐富。淡淡說來,便有深沉的感人力量。
上一篇:諸葛憶兵《湖州歌(其三十八)》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諸葛憶兵《湖州歌(其六)》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