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畬
秣陵吊古
蕭條如此,更何須苦憶,江南佳麗。花柳何曾迷六代,只為春光能醉。玉笛風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秦淮波淺,忍含如許清淚。 任爾燕子無情,飛歸舊國,又怎忘興替?虎踞龍蟠那得久,莫又蒼蒼王氣。靈谷梅花,蔣山松樹,未識何年歲。石人猶在,問君多少能記?
屈大均
從1644年清兵入關,明朝覆滅,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在這一偉大的民族斗爭中,許多愛國將領和志士與廣大人民一起堅決地進行了反抗異族侵略的斗爭,同時也寫下了大量光輝的愛國主義詩詞,在這些愛國志士中,屈大均就是那時杰出的詩人之一。
他曾和同里詩人組織了一個西園詩社,以詩來樹立起抗清的堡壘,他所有抑郁不平無可告語之氣,常常流露在他的詩里,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狂肆不羈的生活態度。為清朝統治者不容,也為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們所不解,他激憤地說:“獨智世不容,接輿久佯狂”,(《孤竹吟》),但他決不屈心抑志,喪節茍同,他繼續戰斗著,歌唱著,盡管清朝統治者,嚴酷壓制他、迫害他,把他所著的書列為禁書,不許廣為流傳,“然其詩(包括詞)雖冤家仇人欲投諸溷,使滅沒不傳,豈可得哉?”(周炳曾《道援堂詩集序》)他的詩詞,仍然在社會上,在人民心中流傳著、成為不朽的篇章。
在崇禎十七年明王朝覆滅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權,次年清兵南下,南京陷落。這首詞是在清世祖順治十六年作者北游暫居金陵時所作。詩人目睹昔日繁華都城自清軍入侵后一片斷瓦頹垣凄涼景色,怵目驚心,撫今追昔,感慨萬端,填寫此詞,名曰吊古,實為傷今。秣陵,古城名,秦時置,即金陵。今為南京市。詞開頭“蕭條”三句是說目睹南京城今日這樣的蕭條景象,又何必苦苦回憶往日是帝王州的佳麗之地呢!謝眺《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接著花柳二句是說何曾使人陶醉的是六朝所在地花柳大好風光,六代指從前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六個朝代都建都金陵,這里為六朝金粉,花柳迷人,比喻南明弘光王朝過著金迷紙醉的靡爛生活。玉笛三句是說昔日晨風吹來玉笛的清音,而今黃昏時節霜氣遞來胡笳的悲調,蒼天有情的話,對人世興廢,也會感到憔悴而衰老。玉笛,李白《春夜洛陽城聞笛》詩:“誰家玉笛暗飛聲。”金笳,即胡笳,少數民族的軍樂器。齊高帝《塞客吟》:“金笳夜厲,羽轊晨征。”這里指清朝的軍樂聲。天憔悴,由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夫若有情天亦老”句脫化而來。玉笛金笳對語寫出今昔的興廢不同感受,具有無限感慨。秦淮二句是說秦淮河的水雖淺,其中包含孤臣孽子流淌亡國悲痛的淚水很多,秦淮河,秦時所鑿,經南京市區而流入長江,波淺暗用蓬萊水淺典故。《神仙傳》載:“王方平與麻姑言接待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道蓬萊水淺于往者今時略半也。豈將復為陵陸乎。”辛棄疾《菩薩蠻》詞:“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任爾三句是說任它無情燕子飛回故國金陵,它又怎能忘記那里興亡的往事呢!舊都指故都金陵、興替、興亡。劉禹錫《金陵五題·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詞:“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即用其意。這里用燕子飛回故國,比喻作者自己來到金陵故都、又怎能不發興亡的慨嘆。虎踞二句是說金陵雖有險要的形勢,也不能挽救南明福王政權的覆滅。虎踞龍蟠:傳說三國時諸葛亮曾與孫權論金陵形勢,有“鐘阜(fù)龍蟠,石城虎踞”的話。王氣,古人有望氣之術,認為帝王所居之處,有王氣。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王濬樓船下益州,今陵王氣黯然收。”靈谷二句是說靈谷的梅花和鐘山的松樹不知經過多少年代還存在著。靈谷,靈谷寺,原為開善寺,建于梁朝,在今南京中山門外,風景優美。蔣山,就是鐘山,漢末秣陵尉蔣子文死難于此,故又名蔣山。靈谷、蔣山偶句點出金陵的景物特征,說出自然景物千古沒有改變,以反襯人世的變遷。末以石人猶在二句作結,是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寢前的石人仍在,以緬懷開國的勛業,因而慨嘆福王政權的覆滅。石人,指朱元璋陵前有四對石人,朱陵在金陵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
屈氏詞為明朝一代殿軍。這首詞用對比和譬喻的手法、慷慨激昂、宏偉雄健的辭句,寫出詩人滿腔忠憤,眷念故國淪亡的悲痛心情,為后世所傳誦。
上一篇:黃兆漢《念奴嬌》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張中《念奴嬌》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