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飲馬渡秋水
【原文】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1]日未沒,黯黯[2]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注釋】
[1]平沙:廣漠的沙原。
[2]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樣子。
【賞析】
這首詩從凄涼的環境著手,著重表現軍旅生活的艱辛及戰爭的殘酷,蘊含了詩人對戰爭的反對之意。
詩中并沒具體描寫戰爭,而是通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爭遺跡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對戰爭的看法。開頭四句是從軍士飲馬渡河的所見所感,描繪了塞外枯曠苦寒的景象。詩人把描寫的時間選在深秋的黃昏,這樣更有利于表現所寫的內容。寫苦寒,只選擇了水和風這兩種最能表現環境特征的景物,筆墨簡潔,又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暮色蒼茫,廣袤的沙漠望不到邊,天邊掛著一輪金黃的落日,臨洮城遠遠地隱現在暮色中,顯得境界闊大,氣勢恢宏。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這是眾人的說法。對此,詩人不是直接從正面進行辯駁或加以評論,而是以這里的景物和戰爭遺跡來做回答:“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意思是說,臨洮這一帶沙漠地區,一年四季黃塵彌漫,戰死者的白骨雜亂地棄在蓬蒿間,從古到今,都是如此。這里的“白骨”,包含開元二年(714年)那次“長城戰”戰死的戰士,及這以前戰死的戰士。這里沒有一個議論字眼,卻將戰爭的殘酷極其深刻地揭示出來。這里是議論,是說理,但這種議論與說理卻完全是以生動的形象來表現,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極其高妙。
這首詩著重表現軍旅生活的艱辛及戰爭的殘酷,其中蘊含了詩人對窮兵黷武的反對情緒。
上一篇:《塞下曲·蟬鳴空桑林》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聲聲慢·尋尋覓覓》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