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耿百鳴
壯士何慷慨, 志欲威八荒。
驅車遠行役, 受命念自忘。
良弓挾烏號, 明甲有精光。
臨難不顧生, 身死魂飛揚。
豈為全軀士, 效命爭戰場。
忠為百世榮, 義使令名彰。
垂聲謝后世, 氣節故有常。
阮籍
阮籍的詩,總是有著一層霧障,加上他放誕不羈的性格,讀他的詩便如霧里看花,須費力地揣悟其微言大義。而唯獨讀到這首“壯士”篇,便頓覺志氣宏放,熱血沸騰,嗣宗之品格性情,無不畢現。這是研究阮籍所不可不讀的一首“豪杰詩”。
有一種說法,此詩是為忠于曹氏王室、起兵反對司馬氏政權而被殺的將領所作。從阮籍的身世考察,他與曹氏王室有世交,對司馬氏政權的黑暗殘暴統治極為憎惡,因而不無這種可能。但從詩的總體精神來欣賞,我認為還是理解為詩人自抒懷抱較妥。“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晉書·阮籍傳》)。即便如此,觀廣武楚漢古戰場,他還是發出了“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浩嘆,可見他雖形骸放浪而英雄之心不死。
全詩集中塑造了一個詩人理想中的英雄形象。他胸懷壯志,受命遠征,英勇征戰,以身殉國,為后人留下了忠義英名。“壯士何慷慨”四句,寫壯士久蓄壯志而受命赴遠的情形。“八荒”指地之極遠之處,《說苑·辨物》:“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天子處中州而制八方。”“念自忘”意為“忘自念”,忘掉一切個人的得失。若無“念自忘”的精神,自然談不上“威八荒”了。這兩句可謂互補,寫出了壯士的英雄氣概和犧牲精神,刀槍未現而形象已壯矣。
“良弓挾烏號”六句則寫他英勇善戰和為國捐軀的壯烈事跡,感情深沉悲壯。烏號,用桑柘木制的良弓,《淮南子·原道》:“射者捍烏號之弓。”明甲,即明光鎧,曹植《上先帝賜鎧表》:“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領。”敘從壯士的威儀入筆,透過良弓在握、明甲閃爍,壯士拚殺的場面隱然若現。臨難身死,英魂回蕩,更令人嘆息。詩人意猶未足,再以“全軀士”(貪生保命者)作反襯,愈顯壯士形象之高大。詩到此處,忽上峰尖,忽下浪谷,詩人的貶褒愛憎之情已表述得淋漓盡致。
詩的前四句抒情,中六句敘述,而最后四句竟發起了議論:“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身謝后世,氣節故有常。”令名,即美名,四句云壯士將以自己的忠義行為而揚名百世,他的美名流傳后代,他的氣節與天地恒在。
全詩氣勢奔放,一氣呵成,圍繞著這位壯士的生前志,身后名,詩歌從多角度進行描寫刻劃,起承轉合,渾然一體。這位壯士雖死猶榮,在詩人心目中他是幸運的。相形之下,詩人自身避禍尚且不暇,更何況去逞抱負和求功名,“千秋萬歲后,榮名安所之”(《詠懷詩》其十五),這才是真正的悲劇呢!
上一篇:[唐]戎昱《詠史》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周少雄《詠煤炭》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