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錦
飲刃匆匆別鑒湖, 秋風秋雨血模糊。
填平滄海憐精衛, 啼斷空山泣鷓鴣。
馬革裹尸原不負, 蛾眉短命竟何如!
憑君莫把沉冤說, 十日揚州抵得無?
漫說天飛六月霜, 珠沉玉碎不須傷。
已拚俠骨成孤注, 贏得英名震萬方。
碧血摧殘酬祖國, 怒潮嗚咽怨錢塘。
于祠岳廟中間路, 留取荒墳葬女郎。
柳亞子
1907年,神州大地風雷激蕩,以同盟會會員為骨干的武裝起義彼伏此起,呈現一片星火燎原之勢。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清王朝舉起屠刀,大肆鎮壓,殘酷殺戮。2月,許雪秋于潮州起義失敗。4月,欽州抗捐起義失敗。5月,余繼成等于潮州黃岡起義失敗。6月,鄧子瑜等于惠州七女湖起義失敗。7月,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起義失敗,株連秋瑾,秋瑾就義紹興。柳亞子面對志士的鮮血,滿懷革命義憤,寫下了一首又一首的戰斗詩篇,《吊鑒湖秋女士》即為其中之一。詩共四首,此處選其三、其四,深切悲悼秋瑾之死,熱情頌贊秋瑾不朽。
“飲刃匆匆別鑒湖,秋風秋雨血模糊。”秋瑾在1907年7月15日,從容就義于紹興古軒亭口。紹興西南有鑒湖,鑒湖成為紹興別名。秋瑾是紹興人,因此別署“鑒湖女俠”。她回到紹興準備起義,僅僅半年時間,即喋血飲刃,訣別人世,告別故鄉,何其匆匆!相傳秋瑾在獄中留下的絕命詞是:“秋風秋雨愁煞人”。故用“秋風秋雨”以形容其就義時的凄慘情狀。“血模糊”出自杜甫《戲作花卿歌》“子璋髑髏血模糊”詩句。為革命而“愁”的秋瑾倒下去了,“吳山越水兩堪哀”。革命者的心是相通的,革命遭挫折,國事如累卵,焉能不愁?這兩句詩,有力地揭露了清政府屠殺革命者的猙獰面目和殘酷手段。
“填平滄海憐精衛,啼斷空山泣鷓鴣。”烈士已去,而精魂常在。炎帝少女“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山海經·北山經》)。秋瑾雖死,“猛志固常在”。她的革命精神、殺身成仁的意志和毅力,將激起千百萬人,用復仇的火焰,掃蕩魑魅魍魎。有意思的是,秋瑾曾寫了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彈詞《精衛石》,書沒有寫完,僅存六回,但寄情精衛,其志可見。詩云“憐精衛”實有所本,十分精切。鷓鴣啼斷空山,含意亦很深刻。一是用鷓鴣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痛惜秋瑾之死。二是鷓鴣“飛必南向,雖東西回翔,開翅之始,必先南翥。其志懷南,不徂東也”(《禽經》張華注)。在當時民族民主革命的志士中,常鄙視清政府為“北庭”,以南北喻對立,言南則寓不向滿清之意,后來成立南社,“就是反對北庭的標志”(《新南社成立布告》)。用向南不向北的鷓鴣悲啼緬懷先烈,這是屬于對革命者的悼念。于此可見用思非常細密。
秋瑾之死,詩人的心情無論如何不能平靜。“馬革裹尸原不負,蛾眉短命竟何如。”男兒戰死沙場,“以馬革裹尸還葬”(《后漢書·馬援傳》),確實是不負生平的壯舉。然而,紅顏女子的秋瑾,在人間只生活了短暫的三十二年,壯志未酬,竟然慘死于敵人的屠刀之下。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憑君莫把沉冤說,十日揚州抵得無?”痛心還在于,秋瑾之死固是沉冤,但還應記得清初入關攻陷揚州屠城十天的慘劇。意在表明歷史上還有更多的人被殺害。現實與歷史相聯系,新仇舊恨溢滿胸膛。一邊是兇殘面目,遺臭萬年,一邊是崇高形象,流芳百世。
次首“漫說天飛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須傷。”相傳“鄒衍無罪,見拘于燕,當夏五月,仰天而嘆,天為隕霜”(見《論衡·感虛篇》)。唐代張說《獄箴》云:“匹夫結冤,六月飛霜。”“六月飛霜”成為冤獄的代稱。黃庭堅悼秦觀的《千秋歲》詞:“重感慨,波濤萬頃珠沉海。”《南史·王僧達傳》:“大丈夫寧當玉碎,安可以沒沒求活?”此以珠沉玉碎喻秋瑾成仁。用“漫說”“不須傷”是作為組詩,承上而下,為之一轉,由悲悼而禮贊。“已拚俠骨成孤注,贏得英名震萬方。”錚錚俠骨,孤注一擲,殺身成仁,英名遠揚。秋瑾早就決心獻身祖國,“好將十萬頭顱血,一洗腥膻祖國塵”(《贈蔣鹿珊先生言志》)。她終于將一腔熱血奉獻給祖國的革命事業,“碧血摧殘酬祖國”。“萇弘死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莊子·外物》)。忠貞之士的碧血,長留人間,促人猛醒,催人奮起。她的死,萬方震動,驚天動地。“怒潮嗚咽怨錢塘”,那滔滔的錢塘江潮,嗚咽怒號,為之悲泣。相傳伍子胥被吳王夫差殺死后,投于錢塘江中。子胥恚恨在心,驅水為波濤,以溺殺人。怒潮代指革命人民的憤恨感情。這也表達了詩人的憤怒,同仇敵愾,要為革命先烈伸張正義。
對烈士的微薄安慰,應是遵照她的遺愿,安葬在西子湖畔。“于祠岳廟中間路,留取荒墳葬女郎。”這里可與于謙祠、岳飛廟相鄰,千古流芳。明代于謙,曾經擊退蒙古瓦刺部的進攻,結果含冤被殺。他的名言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石灰吟》)。宋代岳飛堅決抗金,戰功卓著,卻被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他的志愿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秋瑾一生清白、赍志而歿,與他們青山為鄰,相得益彰。由于清政府的阻撓,屢經波折,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秋瑾才歸葬西湖西泠橋畔。
這兩首詩作為悲悼之作頗有特色,內容是哀傷愛國的革命志士,而且是絕無僅有的新女性。在藝術上,力求生動形象,避免直陳其事。詩亦有沉郁頓挫之致。
上一篇:[明]高啟《吊岳王墓》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吳企明《吊長興伯荒祠》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