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趙南星2
一秀才買柴,曰:“荷薪者過來3!”賣柴者因“過來”二字明白,擔到面前。問曰:“其價幾何?”因“價”字明白,說了價錢。秀才曰:“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4。”賣柴者不知說甚,荷的去了。
贊曰5:秀才們咬文嚼字,干的甚事?讀書誤人如此。有一官府下鄉,問父老曰:“近年黎庶何如?”父老曰:“今年梨樹好,只是蟲吃了些。”就是這買柴的秀才。
1為《笑贊》中的一則,標題為后人所加。2趙南星(生卒年不詳):明代人,有《笑贊》等。3荷(he):以肩扛物。4損之:意為壓低價錢。5贊:本為一種文體,此處即評述之意。
【析點】 辦事說話都要依對象出發,否則就是白費唇舌及時間什么事也不能辦成,還會鬧出一系列的笑話。秀才到市上去買柴,面對窮苦樵夫說的盡是些酸溜溜蜇得人牙根痛的話,弄得賣柴者“不知說甚”,躲開了他。我想這位秀才下次如不改變,就有餓肚子的危險。
小至個人生活,大至治理國家政務,都有一個說話要有的放矢的問題,官員到農村對農民講話,不說“百姓”而說“黎庶”,百姓們誤認為“梨樹”。這固然顯出農民們的“無知”,但殊不知“官府”的工作對象就是這些百姓,對百姓咬文嚼字說這樣的話,不是在這面“無知”的鏡子面前照出了這位官員的昏蒙嘴臉嗎
上一篇:《祭鳣》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立體地圖》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