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五絕當是詩人隱居鹿門時所寫。詩人抓住春朝初醒時一瞬間的所聞和所思,生動地表達了惜春喜晴和田園閑適生活的情趣。全詩只二十字,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緩,含蘊豐富,耐人咀嚼,千載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開篇兩句實寫由不覺而覺的主觀感受,渲染出春曉一派生機盎然的氣氛。首句點題。春睡酣暢,不知不覺間天已亮了。“不覺”二字,寫出微妙的節候,時間的感觸,“不覺”之中有“覺”。次句承“覺”字來,寫睡醒后聽聞悅耳的春聲。春天是一個生動熱鬧的世界,南齊丘遲曾描述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與陳伯之書》)這里從“聞啼鳥”三字,反襯出了居處春晨特有的寧靜。“聞”字上加迭詞“處處”,是謂自然界生機的蓬勃,禽鳥的活躍。這兩句詩抓住春晨到處鳥鳴雀噪的特征,渲染出室外天氣晴朗、春意醉人的意境,也自然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詩境開闊,景中寓情。
三、四句虛寫由覺而不覺的神情。三句陡作轉折。詩人想象室外春晨的百花新姿,忽憶及昨夜的風雨聲,經此風雨,春花究竟如何了,隱然流露出惜春之情。結以問句,平中見奇,搖曳生姿,蘊含著詩人極為豐富的情思。
這首詩選取了“春曉”這最能使人低回想象于無窮的“有包孕的片刻”,借助聽覺感受,生發出春曉時那生機勃勃的自然物象,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浮想聯翩。這確是一首風韻天成的抒情小詩。
孟浩然:春曉
昔人謂詩如參禪,如此等語,非妙悟者不能道。(唐汝詢 《唐詩解》)
或問余曰: (此詩)何故不寫夜來在前?余曰:汝何不看題中“曉”字,“處處聞啼鳥”下若再連一筆,則便不算曉矣。故特轉到曉之前下“夜來”二字。風雨聲,緊跟“聞”字,花不耐風雨,聞過風雨聲,故一心關花上……一聞鳥啼,即想落花。此在一剎那中,稍一遲,則日出天大亮矣,于“曉”便隔尋丈。其作“曉”字,精微有若此。(徐增《說唐詩》卷七)
上一篇:《春怨·金昌緒》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貫休》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