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鄴都引》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張說
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
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
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為墟人代改,但有西園明月在。
鄴傍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
試上銅臺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
《鄴都引》代表了唐代有識之士對曹操的歷史評價。鄴都,曹魏都城,在今河北臨漳。
此詩前六句概括了曹操一生功業:逐鹿中原,統一北方,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當初黃河流域久經戰亂,“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曹操《蒿里行》),在曹操的治理下,出現了都邑興隆、桑榆汗漫的繁榮景象。作為一代名相,張說在對曹操的歷史功績的頌揚中,寄寓著自己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天祿,指帝位。后六句抒發世事滄桑、盛衰更替的感慨。鄴都的繁華,消歇殆盡;高臺華屋,皆成廢墟;昔日的貴臣美女,早已化作了塵土;只有一輪明月,依然如故。這“但有西園明月在”,實為全詩之警策。月亮向來是游子思歸、騷人墨客的親密伙伴,從此又成了盛衰興亡的歷史見證人。“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李白《蘇臺覽古》),“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劉禹錫《石頭城》),“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 (鹿虔扆《臨江仙》)等等,此類名句,各擅勝場,但追本溯源,總不該忘記張說的先導之功吧!
從初唐四杰到張若虛,七古歌行逐漸成熟,但似乎還缺少一股陽剛之氣。《鄴都引》正以其高屋建瓴的氣勢,奮發進取的情懷,慷慨悲壯的格調,盡掃繁縟的筆力,開盛唐七古之先聲。故沈德潛稱其“聲調漸響,去王、楊、盧、駱體遠矣” (《唐詩別裁》卷五)。
上一篇:吳融《途中見杏花》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王績《野望》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