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仇鰲·寇入長江政府西遷候舟漢上有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客路匆匆漢水邊,重來霜鬢更蕭然。①
山河舉目添新淚,烽火驚心到別筵。
暮雨昏鴉頻繞樹,秋風健鵠欲摩天。
不堪江上煙波里,帽影鞭絲入蜀船。
【注釋】 ①蕭然:冷落、無生氣的樣子,此謂心情孤寂黯然。
【鑒賞】 1937年 “盧溝橋事變” 后,日寇大舉入侵,上海失陷,南京危急,遷都問題迫在眉睫。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布正式遷都重慶,12月1日正式辦公。詩人任職于國民政府,當然一同遷往重慶。但詩人是一個飽含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的愛國志士,國難當頭,心懷憂慮,為帝國主義的野蠻強橫切齒痛恨,為政府的一味退讓憤憤不平。從南京一路行來,感慨萬千,寫下了不少詩作,此詩就是在武漢等船之際完成的。
開首兩句,“客路匆匆”點明了作者自己的內心感受,日寇肆意入侵,政府狼狽退卻,詩人心懷憤懣; 又聯想到這是自己第二次到武漢,與民國十七年第一次帶北伐軍到武漢相比較,心里更是 “蕭然”。眼看祖國河山 “添新淚”,連告別宴會上也滿是 “烽火驚心”! “暮雨昏鴉頻繞樹,秋風健鵠欲摩天”,詩人以精嚴的對仗,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在國難當頭之際,那些貪生怕死、茍延殘喘之徒只會像 “昏鴉”一樣,“呀呀”直叫、頻頻繞樹而不求民族的救亡; 只有 “健鵠”才會在蒼勁的秋風中,扶搖而上,直沖九霄,受命于危難之際,擔當起救國救民的大任。在這里,詩人表現了對國民政府的失望,同時寄托了一種美好的愿望,希望有 “健鵠”式的英雄出現; 當然詩人也以 “健鵠” 自喻。然而現實如何呢?“不堪江上煙波里,帽影鞭絲入蜀船”,雖有滿腔報國熱忱,但在這樣的政府領導下,只能息心于內,在黃昏雨絲的伴隨下登上開往重慶的輪船。這四句明顯取意于唐朝詩人崔顥的 《黃鶴樓》最后兩句: “日暮鄉關何處去,煙波江上使人愁。”只不過崔顥是在日薄西山之際,發思古之幽情,抒懷鄉之意趣; 而仇鰲則是在暮雨之中,念國家的危亡,嘆民族的坎坷而悲憤于內,其情其志溢于言表! 作者善于把感情映照在具體物象上,融情于景,以景寄情,起到一種言不至而情已達的效果。同時詩人聯想豐富,善于用典。全詩感情真摯,感人肺腑!
文章作者:申衛東
上一篇:愛國詩詞《胡銓·好事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吉鴻昌·就義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