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吉鴻昌·就義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鑒賞】 1933年6月,吉鴻昌率抗日同盟軍攻克多倫,侵華日軍損失慘重,全國人心大振。但蔣介石對吉鴻昌恨之入骨,與日寇密謀聚殲抗日同盟軍。吉鴻昌率部苦戰數月,在日、偽、蔣三方部隊的包圍逼迫下,他不忍抗日弟兄遭受無謂的犧牲,冒著生命危險去同國民黨軍隊談判,即被扣押,送往北平。押車的士兵得知他就是威震日寇的吉鴻昌時,便悄悄把他放跑了。吉鴻昌在老百姓的掩護下,潛回天津,住入租界,聯絡各派抗日志士,創辦抗日刊物 《民族戰線》(后改名為《華北烽火》、《長城》),繼續從事抗日活動。蔣介石集團得知后,極力阻撓,并采用暗殺手段。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國民飯店與李宗仁的代表商談反蔣大計,特務闖進,連開數槍。吉鴻昌胳膊受傷,掄起椅子向兇手撲去,兇手驚慌逃遁。謀刺未成,蔣介石又勾結天津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吉鴻昌,并轉解到北平陸軍監獄。在軍法會審中,吉鴻昌大義凜然,痛斥蔣介石集團賣國投降的罪行,蔣介石急迫地下了殺害吉鴻昌的命令。11月24日上午,吉鴻昌鎮定地寫了幾封遺書,總結了自己尋求救國道路的坎坷經歷,傾訴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革命事業的必勝信念。午后,他昂首走向刑場。途中,他拾起一根樹枝,從容地寫下了這首“就義詩”,并讓他的姐夫記下來。詩的第一句: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吉鴻昌以 “恨”、“留”和 “死”、“羞”對比,表達了自己未戰死在抗日疆場,卻死于自己同胞之手的遺憾和羞愧! 第二句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憤怒地斥責了蔣介石在國破族亡的危急關頭還倒行逆施,殺害抗日將士的反動政策,并決心 “舍己救國”,喚起民眾反蔣抗日,爭取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全詩出自內心,不飾雕琢,正氣浩然,悲憤難抑,充分表達了抗日志士舍身救國的愛國激情,至今仍震撼人心,催人奮進!
文章作者:白崖
上一篇:愛國詩詞《仇鰲·寇入長江政府西遷候舟漢上有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楊超·就義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