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
和老舍《黃鶴樓》詩
文藝界抗敵協會同仁宴聚武昌,仆因亊缺席,因用老舍韻賦呈在座諸公。
明月清風庾亮樓,山河舉目涕新流。
一成有待收斯地,三戶無妨復楚仇。
報國文章尊李杜,攘夷大義著《春秋》。
相期各奮如椽筆,草檄教低魏武頭。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1945年),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民國初年留學日本,開始文學創作,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抗戰爆發,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及南洋各地積極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6月29日,被日軍殺害于印尼蘇門答臘叢林。
題解 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漢口商會大禮堂開會宣告成立,郁達夫出席了大會。會上文藝界同仇敵愾,盛況空前。會后宴席上老舍即席賦七律一首。郁達夫會后因事未能赴宴,事后和詩一首。
簡析 詩人以當時抗戰文化中心武漢為背景,抒發自己面對國土淪陷的巨大痛苦,借少康復國和三戶亡秦的典故,表達了收復失地,抗敵復仇的期望和決心。呼吁發揚中國人的優秀傳統,拿起如椽大筆,與日本法西斯作堅決斗爭!全詩感情強烈,大氣磅礴,引經據典,充分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精神。
上一篇:《贈花卿》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野田黃雀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