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納涼》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注釋】
(1)納涼:酷夏乘涼。此詩當為作者晚年被貶南方時所寫。
(2)柳外涼:戶外柳樹成行,是清涼的地方。
(3)胡床:又稱交床、交椅,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可坐可臥。它因從胡地(少數民族地區)傳入,故稱胡床。
(4)船笛參差起:船笛不約而起,沒有預定次序有先有后地吹響。
(5)風定:黃昏時分,晚風初定,俗稱的南風歇腳。自在香:幽香自己發出,向外散溢,不需借風力傳播。
【賞析心得】
紹圣元年(1094),新黨重新執政,所謂舊黨人物,坐“元佑黨籍”,除蘇軾已貶惠州外,黃庭堅、秦觀、蘇轍、晁補之、張耒、陳師道等均遭貶黜。秦觀自此時起,連續六年被貶南方杭州、彬州、橫州和雷州等地。這首詩當是作者被貶南方,在人生最后的晚年時所寫。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酷夏之夜,作者拄著手杖來到戶外,尋找柳樹成行的清涼地方,最后選定了當地畫橋南畔的納涼之處,擺好胡床,倚靠其上,盡情納涼。詩人仲夏初夜,驅解煩熱的追涼神態令人叫絕。“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作者真是選了一個好地方,不僅遠離塵俗,避開了燥熱,而且還帶來聽覺的快樂享受。當明月升上河面,船家短笛先后吹響,笛歌悠揚傳來,清脆悅耳,晚風初定,池塘盛開的蓮花幽香散溢,無風自傳,沁人心脾。作者選到這么好的一個避暑勝地,真是叫人羨艷不已。
這首短詩,表面是寫夏夜避暑追涼,實際上反映了被貶詩人力圖避開比酷暑還要炙熱的官場的渴望,表達了他對黨籍傾軋、禍國害民的厭惡。不幸的是,他一生始終沒有找到一個理想的清涼世界。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秦觀遇赦北歸,時值酷夏,他在途中中暑,卒于藤州,年僅五十二歲,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上一篇:王安石《南浦》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