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花卿: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遠的部(牙)將。曾參加平定梓州(今四川省三臺縣)刺史段子璋之亂,手誅叛賊恃功而驕,大掠東蜀,放縱宴樂。卿:尊稱。
(2)錦城:成都別名,錦官城的簡稱。絲管:琴笛之類的弦樂、管樂,此處泛指歌舞宴樂。日紛紛:天天縱情歌舞,不理軍務。
(3)江:流經成都的錦江。
(4)天上有:暗指花卿的歌舞過于奢侈誕妄,不合身份。
(5)幾回聞:暗示他這樣下去,好景不長,后果不妙。
【賞析心得】
這是含蓄諷刺、委婉警告不識時務將領的一首名作,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錦官城內不分晝夜,歌舞升平,演奏樂曲,美妙縹緲,一半隨風飄蕩在錦江之上,一半直上白云藍天。“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花卿僭用天子音樂,人們不禁十分驚奇:這樣的曲調,本來只在朝廷御園才能演奏,普通人間哪能聽得到?這是雙關語,表面上是贊美樂曲美妙,實際是嘲諷恃功驕傲的地方將領不識時務。第一,演奏宮樂,地點場合不對。大唐雅樂,對音樂等級有嚴格的規(guī)定:“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花卿僅一地方牙將,竟奏朝廷禮樂,確屬膽大妄為。第二,國難未平、不合時宜。當時天下,安史之亂未定,蜀中局面不穩(wěn),戰(zhàn)火紛紛,民不聊生,而地方將領不飭軍務,整日價浸泡在花天酒地、琴弦管樂之中,實在太不應當。所以詩人不僅諷剌,最后就是警告了:這樣不識時務,不合時宜,“能得幾回聞?”斷言下場定將不妙。
杜甫這首敘事小詩,委婉諷刺,含蓄警醒,非常成功,堪稱經典。明朝詩評論家楊慎說:“(杜)公之絕句百余首,此為之冠。”
杜甫《水檻遣心》詩中,曾說“有余論”,《贈花卿》詩即杜甫“余論”中的一首。我們的詩人,餓著肚子仍在關心國事和人民,生活暫時安定了,更是加倍努力。對這位居功驕傲、花天酒地的地方將領,他贈有另一首《戲作花卿歌》,值得一讀:“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用如快鶻風火生,見賊唯多身始輕。綿州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子章鐲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李侯重有此節(jié)度,人道我卿絕代無。”既稱“絕代無”,天子何不喚取守東部?歌中雖然恭維他勇猛,但仍寓諷刺忠義不足,粗魯有加,暗含粗魯、低俗之意。作者一再寫詩相贈,一片苦心,昭然若揭!
上一篇:皇甫曾·《贈老將》為沙場老將鳴屈唐詩
下一篇:韋應物·《與村老對飲》時代變遷民生疾苦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