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績
一作王勣,誤。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郡望太原祁縣(今屬山西)。隋末大儒王通之弟。隋煬帝大業(605—617)年間,登孝悌廉潔科,任秘書省正字。因不樂在朝,乞署外職,除揚州六合縣丞。以簡傲喜酒,屢遭勘劾。大業十年(614),托言風疾,辭官還鄉。后浪跡中原、吳越,大業十三年,復歸故里。隋末大亂,績客游河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應召入仕,以六合丞待詔門下省。侍中陳叔達聞其嗜酒,特準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太宗貞觀四年(630),其兄王凝因事得罪朝閣重臣,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績遂稱病退隱歸里。貞觀十一年,第三次赴選入仕,任太樂丞。不到兩年,復掛冠歸里。貞觀十八年,自撰墓志銘,憂憤而終。有《王無功文集》。王績生逢亂世,三仕三隱。仰慕阮籍、陶淵明,向往自然,寄情于酒,著《五斗先生傳》、《醉鄉記》等文以見意。其文駢散兼長,疏野有致,得魏晉文之神髓。其詩多以山林田園、琴酒為題材,描寫隱居和飲酒的情趣,反映個人的生活理想和對現實的態度,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氣和全身避亂的歸隱思想。真率自然,平淡質樸,氣格遒健,直切生動,在內容、風格上與唐初宮廷詩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如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作《野望》,描寫牧歌式的農村樂園,格調清宜,為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詩之一。《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云:“其詩惟《野望》一首,為世傳誦。然如《石竹詠》,意境高古;《薛記室收過莊見尋二十四韻》,氣格遒健,皆能滌初唐俳偶板滯之習,置之開元、天寶間弗能別也。”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云:“王無功以真率疏淺之格,入初唐諸家中,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其山水田園之作上承陶淵明,下啟王、孟,開盛唐田園詩的先河;質樸淺近的語言,為有唐一代通俗詩派的先兆,對唐詩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全唐詩》存詩一卷又四首,《全唐詩補逸》補詩一首,《全唐詩續拾》補詩六十八首,斷句二。事見呂才《王無功文集序》,又《舊唐書》卷一九二、《新唐書》卷一九六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王百穀全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