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鄉(xiāng)思》
峨嵋山下水如油(1),憐我心同不系舟(2)。
何日片帆離錦浦(3),棹聲齊唱發(fā)中流(4)。
【注釋】
(1)峨嵋山:即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縣西南。因有山峰相對,如峨之眉,故名。
(2)不系舟:引自莊子《列御寇》:“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此處言人生就下漂浮的不系之舟,只是遨游而已,總是想念故鄉(xiāng),思?xì)w之情難禁。
(3)錦浦:錦江之濱。錦江即今四川成都市南南河(走馬河),流入灌縣岷江。
(4)棹聲:搖船劃槳的聲音。
【賞析心得】
詩人本為長安良家女子,幼年隨父薛鄖因官入蜀。八九歲,濤即知聲律,能詩文。有一天,父親指著家中天井里一棵高高的梧桐樹,對她說:“庭除一古桐,聳干入云中。”要濤續(xù)絕句后兩句。濤不假思索,隨即應(yīng)聲說:“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fēng)。”其父一聽,黯然無語,久久難以釋懷。后來,果然一語成讖。濤長大后,淪為樂妓,歷事十一鎮(zhèn),遠(yuǎn)涉邊關(guān)獻(xiàn)藝,與眾多詩人唱和,真是“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fēng)”。身雖誤落紅塵,但詩人堅持以“詩名受知”,仍保持自矜、自負(fù)、自憐、自愛、不卑不亢,絕不同于一般以聲色事人的樂妓。最終得以脫離樂籍,獲得“女校書”的稱呼,以詩名著稱,不失聳干入云的“古桐”之姿。這位“女校書”,在詩詞唱和應(yīng)酬之后,夜深人靜之時,便會涌起難禁的思鄉(xiāng)之情。這首絕句,便是壓抑已久鄉(xiāng)戀的自然流露,回歸家鄉(xiāng)的渴望和向往。
“峨嵋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同不系舟。”首兩句說的是峨眉山下江水清澈見底,珍貴如油。成都在峨眉山東北,峨眉東邊山下水僅流入兩條河:一是青衣江,發(fā)源四川蘆山縣,流至峨眉山東的樂山縣入岷江;另一條就是成都市南的錦江,流至灌縣入岷江。峨眉山下水與薛濤思鄉(xiāng)之心一樣,最終流入長江,東歸大海。她想,我這只人生漂泊的小舟,永不拴在一個停泊點,隨時準(zhǔn)備返回老家去。“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fā)中流。”什么時候,我能離開錦江之濱,揚起船帆,齊劃船槳,吆唱啟程,直通大江,回到我那日思夜想、度過童年美好時光的故鄉(xiāng)??!
薛濤鄉(xiāng)思的美好愿望,始終未能實現(xiàn)。其原因一是古代交通不便,確有困難;薛濤家鄉(xiāng)到底在哪里?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留待后人去考究吧!二是她熱愛成都,已把她當(dāng)成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了。
上一篇:韋應(yīng)物·《與村老對飲》時代變遷民生疾苦唐詩
下一篇:常建《戲題湖上》描寫悠閑自得垂釣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