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楹聯·蔡襄
興化仙游人,字君謨。宋四家之一,他是宋代早期第一個大家,曾力挽狂瀾,改變了宋初書壇的一片靡弱風氣,為書法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他也是宋代尚意書風的奠基人。擢天圣八年第。范仲淹以言事去國,余靖、尹洙、歐陽修論救以貶,襄作《四賢詩》以諷,天下稱之。慶歷初,知諫院,進直史館,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職論事,無所回撓。帝遇之愈厚,賜其母冠帔,又親書“君謨”兩字予之以示寵。遷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以樞密直學士再知福州。英宗即位,拜端明殿學士,知杭州以便親。卒,謚曰忠惠。蔡襄是宋代少見的一個書法多面手,精擅各種書體。他的摯友歐陽修曾說:“蔡君謨之書,八分、散隸、正楷、行狎、大小草眾體皆精。”(《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他的行書中時常參入草書,而草書又時帶有行書意趣。運筆時既有中鋒的線條流動感,又具有側鋒的線條塊面效果;結構上,他基本上用晉唐人的結字法則,能在平穩中見恣態,字型尤其受楷書規律的影響。章法上以意貫之,一氣呵成,整體感覺充實緊湊,神完氣足。字與字組合疏疏密密,非常自然;行與行之間隔得較開,行氣明朗,在空間節奏和時間節奏上能很好地協調統一起來。
蔡襄的書法特別講究書法形質中所表現的理性內容,即神氣、風韻、意趣。他認為“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若模象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乃不知書者所為耳”。(《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卷三四)此外,他書法的另一指導思想就是追求古意,復歸晉唐。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云:“古人以散筆作隸書,謂之散隸;近歲君謨又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亦自成一家”《宣和書譜》謂之深得羲之筆意。明陶宗儀《書史會要》亦稱君謨行書最為精妙,在前輩中自有一種風味,筆甚勁而姿媚有余,自珍其書以謂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明盛時泰《蒼潤軒碑跋》云:“宋世稱能書者,四家獨盛。然四家之中,蘇蘊藉,黃流麗,米峭拔,皆令人斂衽,而蔡公又獨以渾厚居其上。”元鄭杓《衍極·卷一·至樸篇》云:“五代而宋,奔馳崩潰,靡所底止,蔡襄毅然獨起,可謂間世豪杰之士也。”因置襄于古今能書者十三人之列。明項穆《書法雅言》于襄書評價尤高,謂“宋之各家,君謨為首,齊范唐賢,天水之朝,書流砥柱。”
傳世法書有《工帖》、《暑熱》、《離都》、《謝賜御書詩表》、《顏真卿自書告身跋》諸帖,及石刻《詩刻》、《荔枝譜》、《蔡君謨法帖》、《榮錄》、《萬安橋記》等。又嘗以漢碑刻畫完好者,纂為十四卷,曰《隸纂》。又撰書論《論書》、《評書》、《自論飛草書》等。《宋史》卷三百二十有傳。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荀子
下一篇:抵御外侮·虎門銷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