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①游于人間,有以酒請者,無貴賤皆往,往必醉,醉則不擇地斯寢矣,醒則復(fù)起飲也。常一飲五斗,因以為號焉。先生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之有仁義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來,其動也天,其靜也地,故萬物不能縈心焉。嘗言曰:天下大抵可見矣。生何足養(yǎng),而嵇康著論②;途何為窮,而阮籍慟哭③。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文苑英華》)
注釋①酒德——以飲酒為德。此處指飲酒的旨趣品德。②嵇康——字叔夜,西晉文學(xué)家、思想家、音樂家。他崇尚老莊,服食養(yǎng)生,曾著《養(yǎng)生論》。③阮籍——字嗣宗,西晉文學(xué)家、思想家,與嵇康齊名。他在司馬氏集團的政治高壓下,懷才不遇,內(nèi)心苦悶。《晉書·阮籍傳》,說他“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賞析本文是一篇100余字的小傳,既未點明傳主的姓名、籍貫,也未交待傳主的生平,而是著意描繪他的神韻。
傳主五斗先生頗具仙風(fēng)道骨,你看他“絕思慮,寡言語,不知天下之有仁義厚薄”,“萬物不能縈心”,這實在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并且,這位五斗先生自有一套生存理論,他認(rèn)為嵇康大談“養(yǎng)生”,阮籍途窮而哭,實在是多余的,因為性命非善求可得,旅途亦無所謂窮通,一切順乎自然,“昏昏默默”,“不知所如”,便能物我皆忘,與大塊共枯榮,與日月共盈虧。五斗先生的理論與他的實踐是同步的。
卒讀全文,我們會感到五斗先生絕對超凡脫俗,渾身道家風(fēng)韻。然而我們似乎有必要再問一聲:這位超凡脫俗的五斗先生在何處生存?答曰:在“醉鄉(xiāng)”。一個自造的生存空間。本文的開頭,作者就說他“以酒德游于人間,有以酒請者,無貴賤皆往,往必醉,醉則不擇地斯寢矣,醒則復(fù)起飲也?!比绱搜h(huán)往復(fù),則五斗先生始終生活在遠(yuǎn)離世事的“醉鄉(xiāng)”,也只有在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里,他才能“絕思慮”,才能使萬物不縈于心。五斗先生進入了“昏昏默默”的境界,然而他又只有借助于酒,麻醉了自己清醒的神經(jīng),才能追求到這個境界。這便是一個力圖擺脫塵世煩惱者的幸與不幸。
五斗先生是本文的傳主,不能說本文是作者的小傳,但五斗先生確有作者自己的影子。王績是隋末唐初的一位著名隱士。他一生三仕而三隱,少年時希冀“明經(jīng)思待召,學(xué)劍覓封侯”(《晚年敘志示翟處士》),然而生不逢時,“物情急逐鹿”,“豺狼塞衢路”(《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他最終封閉了自己的入世情懷,隱遁故鄉(xiāng),暢神山水。他本來就有飲酒的嗜好,人稱“斗酒學(xué)士”;歸隱之后,飲酒更成為他調(diào)控情緒,把握內(nèi)心平衡,解脫苦悶的生存良方。在這一點,他與五斗先生何其相似!
王績是一位隱士,同時也是一位曾有兼濟懷抱的志士,失意的苦悶并不因宦情的終止而消散。王績作為一家之長,還要考慮家庭的生計、子女的婚嫁,國事、家事哪一樣能完全從他生活中剔除出去呢?而解脫塵世的困擾,求得精神的自由談何容易?他把自己的切身體驗,自己的痛苦與憤懣,追求與向往,都融鑄在五斗先生的形象中。因此,本文的主旨便不僅僅是宣揚飲酒的妙處。
上一篇:《關(guān)于小品文和漫畫》原文|賞析
下一篇:《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