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駢《嘆征人》
心堅膽壯箭頭親,十載沙場受苦辛。
力盡路傍行不得,廣張紅旆是何人?
【注釋】
(1)箭頭親:征戰之人,刀劍不離手,弓箭不離身,總是與刀箭親密接觸。
(2)力盡路傍:從軍之人,南征北戰,精疲力盡,倒在行軍路旁,走不動了。
(3)廣張紅旆:旆:大旗。將勝利大旗插遍征戰之地。
【賞析心得】
自祖父高崇文始,高駢三代為軍中大將,累立戰功,均為鎮疆大臣,而他又文武雙全,幼好為文,雅有奇藻多有壯語,詩情挺拔,有“高駢詩”一卷,《全唐詩》錄其詩三十余首。
高駢統兵一生,“一將功成萬骨枯”,他的功名富貴全是士兵血汗、辛勞和生命換來的。這首《嘆征人》,他總算說出了幾句良心發現的內心話。
“心堅膽壯箭頭親,十載沙場受苦辛。”唐軍士兵,拋家不顧,遠涉邊疆,為的是維護國家統一,保衛百姓安居樂業,所以才能心堅膽壯、不怕犧牲、枕戈待旦、刀劍在手、弓箭在身。南征北戰、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將士們這種艱苦的軍旅生活,跟隨高帥沙場十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內中苦辛超過常人想象。“力盡路傍行不得,廣張紅旆是何人?”他率領大軍,“曾驅萬馬上天山,風去云回頃刻間”(高駢詩《赴安南卻寄臺司》)。在西部邊陲,剛平定黨項和吐蕃叛亂,收復河州、渭州等地,又馬不停蹄、萬里驅兵,趕往南疆海面,“豺狼坑盡卻朝天,戰馬休嘶瘴嶺煙”(高駢詩《過天威徑》),擊退南詔進攻,平定安南之亂。“回朝直待風煙靜,不遣征衣有淚痕”(高駢詩《南征敘懷》),心堅膽壯的士兵,風塵仆仆,長途跋涉。征戰沙場,十載歲月,就這樣匆匆而過。有些人終于跑不動了,倒在“路傍行不得”。作為三軍統帥,看見自己的士兵心力交瘁,耗盡生命,不由得從內心發出無限感慨:廣插勝利之旗,保衛國家統一和疆土的,不就是他們這些普通平凡的士兵嗎?正因為戍征風煙中,他對普通士兵的理解和愛護,才成就了他抵御外族侵掠、平定邊陲叛亂的赫赫戰功,成為維護晚唐時局舉足輕重的大將。
上一篇:韓愈《桃林夜賀晉公》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杜牧《題禪院》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