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弦上(2),靜聽松風寒(3)。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注釋】
(1)詩一作《彈琴》,《劉隨州集》為《聽彈琴》,似為更妥。
(2)泠泠:水聲,這里借用來形容琴聲。七弦:漢魏六朝南方奏樂尚用琴瑟,古琴有七根弦,為宮、商、角、徵、羽、少宮、少商。
(3)松風寒:指古琴曲《風入松》,以風入松林,暗喻琴聲凄清悲涼。
【賞析心得】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首句即以“七弦”作古琴代稱,指出它的聲音特征,凄涼清越的琴聲有如高山流水。接著,次句又引入古曲代表作《松風寒》,以風入松林暗喻悲寒肅穆的古曲古調激蕩人心,叫人忘形靜聽。古琴帶人進入的音樂境界,高雅、淡泊,那是無與倫比、無法言傳的。“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后兩句則是引發的議論。“琵琶起舞換新聲”,到了唐代,音樂發生了重大變革,胡人“燕樂”成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世人趨時附俗,人心不古,已成社會潮流。“風入松”古調雖然美妙,但僅為詩人自我欣賞之曲,世上樂坊“多不彈”了。這首絕句,表面看來是作者孤芳自賞,不合時宜,實際卻有著更廣闊的社會背景,那就是安史之亂后,唐代延續一百年來的貞觀、開元盛世,毀于一旦。政治經濟、社會風氣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心不古,好景不再。作者仍然堅守原來的道德規范和做人標準,那當然是曲高和寡,知音難覓了。
劉長卿發出“古調自愛,今人不彈”的感嘆,并非偶然。這與他的特殊身世密切相關,他與李白、杜甫、王維等大詩人同時代,親身經歷了開元盛世、安史之亂,目睹了社會的大起大伏、大動蕩,他又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與“大歷十才子”盧綸、錢起、李端等擦肩而過。他們則很少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所作詩歌,多為唱和、應制之作,滿篇歌舞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抒發閑情逸致,形成不良風氣。劉長卿既與李白、杜甫同調,自然就不合十才子的口味。若從這個視角分析,恐怕就不能說劉長卿是“老古董”了,他批評人心不古,古調今不多彈,應該說是正確的。
上一篇:武元衡《途中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賀知章《題袁氏別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