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分別功德品》經(jīng)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概說】
“分別”是區(qū)分、辨別的意思,對不同的事物進行分辨。在佛教中,分別是一種煩惱也是一種智慧,分別就是思維、辯別之意,是心及心所對境生起作用時,思量分別一切事理,如分別人我、是非、愛憎、善惡、美丑等等,因為妄心而生,所以是煩惱,凡夫若能離此虛妄之計度,而與真理冥合,則名為“無分別智”。但同時能夠分辨一切事物的差別也是智慧的表現(xiàn),佛陀有妙觀察智即是分別有為事相的智,在佛為后得之權智。《俱舍論》卷二舉有三種分別:一、自性分別,以尋或伺之心所為體,直接認識對境之直覺作用;二、計度分別,與意識相應,以慧心所為體之判斷推理作用;三、隨念分別,與意識相應,以念心所為體,而能明記過去事之追想、記憶作用。六識之中,意識具足上述之三分別,前五識僅有自性分別,而無其他二分別。
“功德”,意指功能福德,也指行善所獲的果報。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因為修功而有所得,故曰功德。
因為釋迦牟尼的無量無邊本門弟子一時從地涌出,引起了此方他方諸大菩薩的疑惑,釋迦牟尼應彌勒菩薩的請問,向大眾開示了如來本壽量,以及過去、現(xiàn)在、未來利益眾生的真實情況,關于這些真相,菩薩們聞所未聞,對于如來無量真實知見有所領悟,對如來的一切智慧、神通、功德這時才有了初步了解,以上便是所謂“悟佛知見”,一切大眾受益匪淺,得以“入佛知見”,得到無量真實的功德利益。
從本品開始是“入佛知見”。關于“入佛知見”的含義,此處有必要再次了解。入是證入,得到真實的利益,真正安住于某種境界,親身感受、體會這種境界,使自己的生命活現(xiàn)在一種境界里。通過“悟佛知見”,事理已經(jīng)融通,則可自在無礙,證入智慧法海,證入諸法實相,成就法界藏身,安住于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用寶藏之喻來配合,就好像每個人對于無量珍寶都能自在無礙地隨意拾取,并為己所用。
“入佛知見”包括四品,分別是《分別功德品》、《隨喜功德品》、《法師功德品》、《常不輕菩薩品》。《分別功德品》分三部分,第一“明證入”,有長文和重頌;第二“明解入”的第一段“明現(xiàn)在四信”,分別講了現(xiàn)在信解的四種相貌及所得功德;第三“明解入”的第二段“明滅后五品”,即如來滅后有五種受持《法華經(jīng)》的不同層次,其中首先列了五種層次的名稱,分別是:隨喜受持、教人受持、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種,然后大概地描述了后四種的功德利益。
上一篇:法華經(jīng)《第十一·見寶塔品》經(jīng)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jīng)《第十三·勸持品》經(jīng)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