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山夸技順城門,十八兄奇蹤村酒肆》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拍案驚奇》卷之三。劉東山在京賣驢時,夜宿客店,偶與鄰人相遇,夸耀自己有一手好武藝。次日趕路,遇一健壯少年同行,言談間又頗“夸逞自家手段”的高強。至雄縣,少年突然驅馬向前,強逼他留下“螺馬錢”。劉東山從少年張弓、射箭的高超絕倫的技藝中,知非其對手,只得求饒,回家鄉開酒鋪度日。三年后,門前突然來了一伙客人,為首的自稱“十八兄”,即當年雄縣被劫時的健壯少年,他異常惶恐。但殊出意料, “十八兄”竟擲以千金相謝。原來,雄縣遇盜事,乃十八兄略施小計,以攝服東山而為之。他們遂開懷暢飲。
小說創造了一個性格十分鮮明的少年豪俠形象——“十八兄”。尾詩有“英雄自古輕一擲,盜亦有道真堪述”句,其中“盜亦有道”四字,可謂“文眼”,點明全篇主旨。作者贊美“十八兄”杰出的武藝和豪俠行為,可視作為是一首對“強盜”的頌歌。
與“兩拍”中的多數作品相比,本篇在藝術上顯得尤為凝煉,謀篇布局,頗有功力。作者為凸現“十八兄”的“豪”氣,先寫劉東山的“夸技”,這就為“十八兄”的出場,作了充分的鋪墊。 “十八兄”的顯技,是小說的第一個波瀾。東山懾服于“十八兄”的絕技, “惶恐無地”, “贊嘆再三”。故事發展至此,本可結束,但作者筆鋒一轉,竟亮出了“十八兄”的“強盜”面目。至此,作品又生懸念,猶如通幽的曲徑,引導人們前去探索個中的奧秘。客店擲金一幕,既是小說全部故事情節發展的揭示,又把對“十八兄”豪士品行的描寫,推向了高潮。
小說源出《九籥別集》卷二《劉東山》條, 《虞初新志》卷五《秦淮健兒傳》與此亦相類,情節雖基本相同,但經過作者的妙筆再創造,人物更是神情畢肖。“十八兄”和劉東山,小說中的這二個主要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
運用性格化的語言,凸現人物形像,是本篇又一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如寫“十八兄”懾服劉東山后,斥責說: “要你性命做甚,快走,快走。你老子有事在此,不得同兒子前行了。”劉東山被奪去銀錢后,小說描寫他“呆了半晌,捶胸跌足”說:“銀錢失去也罷,叫我如何做人?一生好漢名頭,到今日弄壞,真是張天師吃鬼迷了。可恨可恨!”等等,都對表現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此外,小說有“良鄉、鄚州一帶盜賊出沒,白日劫人”等句,也隱約透露出當時社會動亂,農民革命勃起的信息,值得注意。
上一篇:《分門古今類事》簡介|鑒賞
下一篇:《劍俠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