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隨喜功德品》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概說】
“隨喜”,意謂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或隨著他人之歡喜而歡喜。《法華玄贊》十曰:“隨者順從之名,喜者欣悅之稱,身心順從,深生欣悅。”也指贊助他人行善事,孔尚任的《桃花扇·閑話》:“募建水陸道場,修齋追薦,并脫度一切寃魂,二位也肯隨喜么”。王季思等注:“佛家語,本取見人行善事,隨之而生歡喜心之意。一般用作布施的代語。”后也稱游覽寺院為“隨喜”。
如來滅后接觸《法華經》的人,由于根機不同,所以有五種不同的解入方式,得到的功德也各有差異,前品中述說了后四種的相狀和所得功德,但第一種只提到名稱,并未展開闡釋,所以本品專門闡述第一種“起隨喜之心”的情況和功德。
本品分兩科:第一“彌勒請問”,第二“如來垂答”。如來的回答是重點,其中有長文和重頌,長文分兩段,就是隨喜也有兩種情況,分別是:“明隨喜能說功德”和“明聽法勸人功德”。
隨喜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式。據《法華玄論》卷十,隨喜有兩種:第一,通隨喜,若見、若聞、若覺、若知他人造福,皆隨歡喜;第二,別隨喜,依五十功德之說,特指聞《法華經》,隨而歡喜。此外又有大小二乘的隨喜不同,大乘的隨喜,廣通三世十方諸佛及弟子,小乘僅局限于三世佛;大乘隨喜法身功德,小乘僅隨喜跡身功德;大乘隨喜通漏、無漏,小乘隨喜唯限有漏心。智者大師認為能夠隨喜的人是聽聞了如來本壽量和佛陀過去、現在、未來度化眾生的真相后,能夠對法華妙理產生信心,信順諸法實相的真理。可以看出智者大師對隨喜之人的標準比較高,其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不同的人根機有別,他們聽聞《法華經》各自心中有相應的領解,與法華妙理相應的程度、層次應該是有差別的,所以隨喜所得的功德也是有各種層次差別的,無論功德多少,依據經文所示,即使是分座于人或勸共聽經的功德都是廣大無邊的,何況真心隨喜贊嘆所得功德。
上一篇:法華經《第十五·從地涌出品》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十六·如來壽量品》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