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宋詩鈔》是宋代詩歌總集,清呂留良、吳之振、吳自牧編選。因宋詩尚無完備總集——《全宋詩》,所以流行廣泛,選詩規模大,收詩數量多的《宋詩鈔》,實為燦然大備的宋詩總集的先導。《宋詩鈔》,實即《宋詩鈔初集》。其通行版本為民國三年(1914)上海涵芬樓影印本(據康熙十年序刊本)、《四庫全書》本。198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宋詩鈔》系以民國三年上海涵芬樓影印本為底本的《宋詩鈔》以及民國四年上海涵芬樓排印本(據別下齋本)為底本的《宋詩鈔補》,加以整理,合編為一書,為照顧前后一致,統一了一些別集的名稱,刪除了《宋詩鈔補》中一些已收入《宋詩鈔》的詩,并且加了新式標點,改正了一些明顯的錯字,從而為讀者提供了諸多方便。
呂留良(1629~1683),字莊生,別號晚村,浙江石門縣人。明亡后隱居不仕,先后拒鴻博、隱逸之舉,削發為僧,以養志著述為務。關之振(1640~1777),字孟舉,號澄齋,浙江石門縣人。“詩古文辭俱工,書畫藝事如有天授”。吳自牧,之振之侄。叔侄志同,“兩人補綴校讎,免完殘稿”。
康熙二年癸卯(1663)夏,呂留良、吳之振、吳自牧開始選刊宋詩,最后由吳之振、吳自牧兩人編定為《宋詩鈔初集》。《初集》擬選100家的詩,每條之首,系以小傳,并加品評或考證。其中楊萬里選了《江湖集》等9集,謝翱選了《晞發集》等2集外,其余皆一人一集。實際上劉弇、鄧肅、黃斡、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馮時行、岳珂、嚴羽、裘萬頃、謝枋得、呂定、鄭思肖、王柏、葛長庚、朱淑真等16家有目無書,《初集》并未編完,因又有別下齋舊藏本管庭芬、蔣光煦《宋詩鈔補》。清代詩人有尊唐、宗宋兩大派。呂、吳有感于宋詩“向無總集,亦無專選”,于是編選了卷帙繁多的《宋詩鈔》。中華書局將《宋詩鈔》和《宋詩鈔補》合并為一,加以整理,共收錄宋詩100家,全書4冊,這個整理本的問世,為《全宋詩》的編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上一篇:《宋學淵源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賓退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