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為滿慈子·授菩提記》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經文】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凈踴躍。即從座起,到于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暫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為希有。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惟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于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嘆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于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于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①,常能審諦清凈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凈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諸比丘!富樓那亦于七佛②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于賢劫③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復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于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凈佛土故,常勤精進教化眾生,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祇劫,當于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七寶臺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④,無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⑤,二者、禪悅食⑥。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凈。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滅度后,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諦聽!佛子所行道,善學方便故,不可得思議。
知眾樂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
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
內秘⑦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凈佛土。
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
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
今此富樓那,于昔千億佛,勤修所行道,宣護諸佛法。
為求無上慧,而于諸佛所,現居弟子上。多聞有智慧,
所說無所畏,能令眾歡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具四無礙智,知諸根利鈍,常說清凈法,
演暢如是義,教諸千億眾,令住大乘法,而自凈佛土。
未來亦供養,無量無數佛,護助宣正法,亦自凈佛土。
常以諸方便,說法無所畏,度不可計眾,成就一切智。
供養諸如來,護持法寶藏,其后得成佛,號名曰法明。
其國名善凈,七寶所合成,劫名為寶明。菩薩眾甚多,
其數無量億,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滿其國土。
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
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
法喜禪悅食,更無余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
富樓那比丘,功德悉成滿,當得斯凈土,賢圣眾甚多。
如是無量事,我今但略說。”
【注釋】
①四無礙智:又名四無礙解,或四無礙辯,即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智。法無礙智是通達諸法的名字,分別無滯;義無礙智是了知一切法之理,通達無礙;詞無礙智是通曉各種言語,能隨意演說;樂說無礙是辯說法義,圓融無滯,為眾生樂說自在。 ② 七佛:指過去的七佛,過去莊嚴劫中三佛,現在賢劫中四佛,即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③ 賢劫:現在的大劫,即現在之世,因在此賢劫中,有一千尊佛出世,故稱為“賢劫”。釋迦牟尼佛,乃賢劫第四佛。 ④ 化生:四生之一,指沒有任何物質形態的依托,忽然而生的一類眾生,如諸天、地獄及劫初的人類都是化生的。 ⑤ 法喜食:二食之一。聞法歡喜,增長善根,以資益慧命,猶如世間之食,能養諸根,支持其命,故名法喜食。 ⑥ 禪悅食:二食之一。以禪定閑寂之樂養心身者,以禪法資其心神,而得禪定之樂,即能增長善根,資益慧命,猶世間之食,能養諸根,支持其命,故名禪悅食。 ⑦ 內秘:內秘菩薩之大行而外現小乘聲聞之相。舍利弗等是也。
【譯文】
這時,法會中有一位名叫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的大弟子,從釋迦牟尼佛這里聽到關于佛以其智慧之力,廣施方便,隨宜說法的情況,又聽釋迦牟尼佛為諸大弟子授無上圣智成佛之記,還聽到自己前世隨佛聽法的因緣之事,還聽到諸有隨緣自在、通達無礙的無邊神力。所有這些都是他從未聽過的。此時的富樓那心地清凈,歡喜不已,他立即從座位上站立起來,走到佛前,以其頭面禮佛之足。行此大禮之后,他退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看著佛那尊貴慈祥的面孔,而內心深處卻激動起伏,思緒聯翩。他想:“世尊真是太奇特了,他的所作所為更是稀奇罕見。他以權巧方便之力,隨順世間眾生的各種特性,而說種種方便利導的佛法,令眾生拔除貪著,不再染污于六塵之境。我等智劣根淺,未能盡說及宣揚諸佛功德。唯有大徹大悟的世尊知道我們求佛的深心和本愿。”
就在富樓那慨嘆不已之際,釋迦牟尼佛開口對法會中的比丘們說:“你們看見這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了嗎?我常說他在所有說法人中水平最高,稱其為說法第一,我也時常贊嘆他的各種功德,他精進修行,勤奮護持佛法,并幫助我宣傳佛法義理,善于為四眾開示教法,使之獲得法益、法喜。他具備了解釋佛的正法的能力,能夠為一同修行的人帶來巨大的好處。除了如來佛之外,再沒有誰能比得上富樓那那種流利雄辯的口才。你們不要以為富樓那只能護持并幫助我宣傳佛法,富樓那在過去九十億個佛那里就曾護持并宣傳佛的正法,那時,他在所有宣傳佛法的人中也是口才無與倫比,被稱為說法第一。另外,富樓那不但善于說法,而且對于諸佛所說的空寂之法,也能通達明了,獲得了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等四種無礙智,所以,他總能勤于思索,詳細審察各類法相,從而做到清凈說法,毫無疑惑。另外,他還具足菩薩的神通之力,能隨其壽命,跟從如來佛修各種清凈之行。在那時的諸佛世界中,人們都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聲聞弟子,但實際上,富樓那是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并通過這種聲聞之相,廣開方便法門,饒益無量眾生。與此同時,他還教化無量無數的人,引導他們立志修行成至高無上的佛智。富樓那為了莊嚴和清凈佛國,所以,他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諸位比丘,富樓那在過去七佛座下所有說法人中也是名列第一,如今在我釋迦牟尼佛這里的所有說法人中也是第一。在現在劫中以后出現的諸佛那里,他仍然是說法第一。在所有這些佛世界當中,富樓那都能護持并說明如來佛宣講佛法。就是在未來世無量無邊個佛面前,他同樣護持并協助如來佛宣說佛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使他們都立志追求至高無上的佛智。總之,富樓那為了莊嚴和清凈佛國,始終如一地精進努力,教化眾生,從而使他自己漸漸具足了大乘菩薩的道法。”
釋迦牟尼佛接著為富樓那授記說:“再過無量阿僧祇劫,富樓那將在這個世界上證成至高無上,圓融無礙的佛智佛慧,從而即身成佛,名號為法明如來,同時還具足十號之德,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法明佛的國土由恒河沙數之多的大千世界組成,佛國大地由七寶鋪就,平坦如掌,沒有山丘、溪澗、溝壑,到處是用七寶建造的樓臺亭觀,天神們的宮殿就處在離地不遠的虛空之中,人和天神可以互相看見,相互接觸和交往。在法明如來的佛國之中,沒有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也沒有女人,一切眾生皆是化生,所以也都沒有淫欲,個個皆獲得巨大神通,身上可放出光明,還可自由自在地飛行在空中。他們志向遠大,信念堅定,修習佛法精進不息,所以也都富有智慧,具足三十二種非凡身相。該國眾生有兩種食,一是法喜食,即心離貪著,以法為食,則法喜充滿,不覺饑餓。二是禪悅食,即深入禪定,微妙自娛,充滿歡悅。國中有無量無數的大菩薩,個個都獲得了巨大的神通和四種無礙之智,善于教化一切眾生。國中聲聞眾也多得數不清,計不盡,他們都具備六種神通,三種明達和八種解脫之法。總之,法明佛的國土即擁有這樣無盡功德,無盡莊嚴和無盡成就。法明佛住世時,劫名叫寶明,國名叫善凈。法明佛的壽命有無量阿僧祇劫,佛法流行于世的時間極其長久。佛滅度后,眾弟子以七種珍寶為其建起舍利寶塔,這種塔遍布全國各地。”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重宣其義,便又以偈頌形式說道:
“諸位比丘,你們仔細聽著,佛弟子所行之道是微妙而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善于學習佛的方便智慧。當他知道眾生喜歡小乘法而畏懼大乘法時,作為大乘菩薩的弟子們便甘心隱大示小,現出小乘聲聞、緣覺弟子的身份,以無數方便法門,誘化一切眾生。他們自稱是小乘聲聞,離佛道相去甚遠,通過這種權巧之策而度脫了無量無數的眾生,使他們都成就了出世離苦之道。雖然這些樂小法的人總是想懈怠不前,中途退縮,但這些弟子們仍殷勤教誨,使他們再接再厲,逐漸趨向于成佛之道。這種弟子內秘菩薩之行,外現聲聞之相,他們看起來像個小乘聲聞弟子,清心寡欲,厭離生死世間,但他們內心卻志向遠大,信念堅定,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莊嚴佛國,凈化佛土。他們在眾生面前故意表現出有貪欲、瞋恚愚癡等三毒以及其他各種邪知謬見,但實際上,他們卻毫不染著,而是通過這種方便之法,深入群生,隨類教化,因機說法,引導眾生趨于佛道。我的弟子通過這種方便之法教化眾生的種種現化事跡,我今天如果全都說出來的話,眾生一聽,心中就會產生疑惑。
今天的這位富樓那弟子,曾在過去千億個佛那里,勤修諸佛之道法,宣揚護持諸佛之法。為了追求至高無上的如來智慧,富樓那在過去諸佛那里,現居于一切弟子之上首,多聞強記,富有智慧。他辯才無礙,說法第一,什么法都能講,能使聽者心生歡喜,聞法得悟。他始終不知疲倦地幫助諸佛弘揚佛法,教化眾生。他已度脫了生死,獲得巨大的神通,具足四種無礙之智,了知一切眾生的根性利鈍,常說清凈妙法,弘通清凈法義,教化億萬之眾,使他們都能安住于大乘法中,從而都自覺地莊嚴、清凈佛的國土。在未來世中,富樓那也將供養無量無數個佛,并外現劣相,應諸根機,護持、助宣佛的正法;內秘真心,自心清凈,莊嚴佛的國土。經常以各種方便善巧之法,說微妙無上的佛法而心無所畏,救度無以為計的眾生,使他們都能成就一切智慧。
在極其漫長的時間中,富樓那始終如一地供養一個又一個的如來佛,并在每一個佛國凈土中,護持流通佛法寶藏。在此之后,他將得道成佛,名號為法明,國名為善凈,是由七種寶物合成的,劫名寶明。國中菩薩多得無量無數,他們都已獲得度脫,具有巨大的神通之力和威德之力。國中到處都有聲聞弟子,其數也是無邊無盡,他們已得三種明達、八種解脫之法和四種無礙之智,以如是等小乘人為佛國之僧。法明佛國中的眾生都已斷除了淫欲,人們無一不是變化顯生,個個具足微妙莊嚴的身相。他們以習法之喜和參禪之悅為食,除此之外,再沒有什么吃食的想法。該國內沒有女人,也沒有各種惡道。富樓那比丘圓滿了一切功德,故能獲得如此清凈莊嚴的佛國,擁有如此眾多的賢圣。這種無量盛事,我今天就這么簡略地給大家說說。”
【鑒賞】
弟子們在《化城喻品》中明白了自己和釋迦牟尼佛宿世的因緣,也知道自己在久遠劫中生生世世在微妙的大乘佛法中聞思修行,與《法華經》也有甚深的緣分,所以斷除了疑惑,領解了會三歸一、為實施權和開跡顯本的道理,佛陀從本節開始為下根人述成、授記。
本節的主要內容是為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授記,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默念領解”,下根的弟子滿慈子聽聞了三周說法領會了佛意,所以歡喜清凈,得未曾有,并在內心默默地思維自己的領解。第二“述成授記”,滿慈子雖然自始至終未曾發言,但佛陀的神通能準確感知其心之所想,所以佛陀隨順其愿為滿慈子述成授記,述成主要是講滿慈子的本跡,分別有:約釋迦世行因發跡,約過去世顯其本行,約三世佛所述修因。然后是用長文和重頌來為他授記。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譯作滿慈子或滿愿子,其父于滿江祈禱梵天求子,正值江滿,又夢見七寶器中盛滿諸寶入于母懷,因為遂滿父愿,故名滿愿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善解說法,故以說法第一著稱。滿慈子領解佛意時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歡喜,其原因有四:第一,聽聞佛陀宣說權實二智;第二,看到聲聞乘的弟子們承蒙釋迦牟尼親自授記;第三,聽佛陀開示了他宿世久遠的因緣,明白自己與釋迦牟尼、與一佛乘法、與《法華經》的甚深緣分;第四,為諸佛的自在神通之力所折服,這主要是針對大通智勝如來那一段所說。所以滿慈子終于繼上根和中根之后領解了佛意,但是我們看到滿慈子領解不像前面的弟子一樣,他是默念領解,并沒有向佛陀表白自己的悟處,這也許是隨個人的意愿,有的弟子想說,而也有的弟子不想表達出來。智者大師對此有所解釋,他說在說法周舍利弗領解的時候,中根和下根的弟子都沒有領受佛智,四大弟子聽聞譬喻周領解的時候,下根聲聞尚有疑悔,所以他們說出自己的內心領解的境界,這樣來幫助還未開佛知見的與會聽眾,而因緣周時三周已經說完,三根弟子都領解佛意,所以不用再說出來了。此外,我們從滿慈子的默念領解中還可以看到一點特殊的地方,就是開跡顯本,舍利弗和四大弟子開悟的是為實施權和會三歸一的道理,而滿慈子這里請求佛陀為他開示深心本愿。
佛陀應允滿慈子的心意,為他說明本來面目,開示宿世的真實身份,即所謂的述本跡,佛陀通過三個層次來述說滿慈子的深心本愿。第一“約釋迦世行因發跡”,佛陀告訴弟子們,滿慈子當下在釋迦牟尼的時代解釋佛之正法,助宣大道;第二“約過去世顯其本行”,滿慈子在過去九十億諸佛所,也是首屈一指的說法人,饒益無量眾生;第三“約三世佛所述修因”,在過去七佛時代,現在佛時代,甚至無量無邊諸佛時代,滿慈子都能廣宣佛法,教化眾生。以上是佛陀為滿慈子述成,接下來開始正式授記,授記的內容與前面諸位大同小異,相對比較簡單,也是通過長文和重頌兩種形式完成。
上一篇:法華經《第一節·中根領悟·自陳譬喻》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一節·從地涌出·菩薩生疑》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