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藝文志》的主要內容,《宋史·藝文志》導讀
《宋史 ·藝文志》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志目錄。元脫脫撰。系從《宋史》卷202-209裁篇另行編出。其單行本有日本文政八年(1825)刊《八史經籍志》本;清光緒九年(1883)鎮海張壽榮重刊《八史經籍志》本;1934年南京辭典館印《歷代經籍志》本,附補;1936年上海大光書局印《中國歷代藝文志》本,附考證;195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十史藝文經籍志》本。
脫脫(1314-1355),蒙古篾爾吉觴氏,字大用。15歲為皇太子怯憐口怯薛官。至元中累遷御史大夫,任內大振綱紀,中外肅然。至正初進中書右丞相,時稱賢相。詔修宋遼金三史,任都總裁官,又請修《至正條格》頒天下。不久因病辭位,詔為太傅。后因督師討伐芝麻李、張士誠無功被劾削爵。字置淮安,又改流云南。被哈麻矯詔鴆殺。
該書8卷,約9萬字,系據宋代成書的四部《國史》的藝文志刪補而成。共著錄宋代國家藏書9819部,119972卷。按經史子集分類編排。大類之下又細分為44小類,計經類下設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論語、經解、小學10類,收書1304部;13608卷;史類下設正史、編年、別史、史鈔、故事、職官、傳記、儀注、刑法、目錄、譜牒、地理、霸史13類,收書2147部,43109卷;子部下設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農家、雜家、小說家、天文家、五行、耆龜、歷算、兵書、雜藝術、類事、醫書17類,收書3999部,28299卷;集部下設楚辭、別集、總集、文史4類,收書2369部,34965卷。每書著錄內容包括書名、卷數、著者,間或注明作者身份和書籍情況。大類之后有該部類部、卷數的統計,小類之后有本類部、卷數的小計。如史部別史類著錄:“陳傳良《建隆編》一卷,一名《開基事要》。”類后有本類小計曰:“右別史類一百二十三部,二千二百八十卷。趙甡《中興遺史》以下不著錄二部,一百二十卷篇。”部后本部統計曰:“凡史類二千一百四十七部,四萬三千一百九卷。”
《宋史·藝文志》是在宋代所編的《國史》之藝文志和其他公藏目錄的基礎上編纂而成。據《宋史·藝文志》卷二史部正史類著錄,宋代所修《國史》有:“王旦《國史》一百二十卷;呂夷簡《宋三朝國史》一百五十五卷;鄧洵武《神宗正史》一百二十卷;王珪《宋二朝國史》一百二十卷;王孝迪《哲宗正史》二百一十卷;李壽、洪邁《宋四朝國史》三百五十卷。”再加上未著錄的《中興四朝國史》,則宋代共有7部《國史》。另據《宋志》卷3史部目錄類著錄,宋代所編公藏綜合目錄有:“王堯臣、歐陽修《崇文總目》六十六卷;《秘書省書目》二卷;陳骙《中興館閣書目》七十卷;張攀《中興館閣讀書目》二十卷,”共計四部。在以上7部《國史》中,鄧洵武和王孝迪兩書因褒貶失實,廢而不用;王旦一書南渡時已佚,故元代只能見到7部中的4部,所以脫脫在《宋志·序》中云:“表舊史,自太祖至寧宗,為書凡四,志藝文者,前后部帙有無增減,互有異同。今刪其重復合為一志。”此外,脫脫在序中還提及前述幾部公藏書目,雖未明言采錄,但用作參考是無疑的。但寧宗以后至南宋滅亡。“國步艱難,軍旅之事日不暇給。而君臣上下,未嘗頃刻不以文學為務,大而朝廷,液而草野,其所制作、講說、紀述、賦詠,動成卷帙。參而數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脫脫《宋史·藝文志》卷一)對這些新出之書,上面所述之《國史》和公藏目錄均未收錄,脫脫在編《宋志》時“蓋以寧宗以后史之所未錄者,仿前史分經史子集四類而條列之。”(脫脫《宋史·藝文志》卷一)但這些新收之書所據為何書并未提及。
該書在分類方法上,大體沿襲《隋書 ·經籍志》以經史子集分類,下設若干子類的方法。在著錄方法上,采用《唐書 ·藝文志》的體例。在基本著錄項目作者、書名、卷數之外,間或加一些有關作者和書籍本身情況的小注,以幫助讀者了解書籍情況。如卷6子部兵書類著錄:“《常懷經》三卷,燕昭王太子撰,蓋依托。”對于寧宗以后所出前志不載之書,均依類附入,以“不著錄”字樣別之。如卷1經部小學類后云:“右小學類二百六部,一千五百七十二卷。劉紹祐《字學摭要》以下不著錄六部,六十九卷。”此處所說“劉紹祐《字學摭要》以下不著錄六部”即為脫脫所補之宋寧宗以后出現的著作。
繼新、舊《唐志》之后出現的《宋史·藝文志》作為一部重要的史志目錄,在中國目錄學發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所收錄之書多達9819部,119972卷,這是前代史志目錄所從未達到的,也是宋代其他書目所不能比擬的。這充分體現了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后,我國的圖書事業發生了多么巨大的變化,同時也體現了唐宋時代我國學術發展的速度是多么驚人。因此,該書對我們研究宋代圖書事業和學術思想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然而,作為一部目錄學著作,《宋志》也存在著嚴重的缺點。它師襲新舊《唐志》,沒有繼承為書目部類作序的傳統;所錄各書的著錄內容也失之過簡;由于作者學識水平所限,書中還出現了一些分類,著錄上的謬誤之處。對于這些,使用者均需注意。
在清代為正史補藝文志的熱潮中,倪燦也因“《宋史》本有藝文志,咸淳以來尚多缺略”(盧文弨《宋史·藝文志補·小序》)而作《宋史·藝文志補》1卷,收錄了《宋志》未錄之宋人著述“六百七十八家,一萬二千七百四十二卷。”(倪燦《宋史 ·藝文志補》卷末)此本后經盧文弨校正,曾多次刊印,《八史 ·經籍志》本和1955年商務印書館《十史藝文經籍志》本均予收錄,可補《宋史·藝文志》之未備。
上一篇:《宋刑統》的主要內容,《宋刑統》導讀
下一篇:《宋史紀事本末》的主要內容,《宋史紀事本末》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