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法師功德品》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概說】
聽聞如來本壽量之后,證入妙理的大菩薩,和能解入法華現在四信和滅后五品的弟子們,都已經具足非常殊勝的功德,這是證解《法華經》的功德。另外還有一些人,專門以弘化《法華經》為業,謂之法師,這些人能夠得到六根清凈的功德。
本品的內容是“入佛知見”的第二科“明持經功德”,包括兩個層次,首先“總列六根清凈”,這也是綱領性的依據提要,總說法師們得到的六根功德數量。其次是“別做六章解釋”,分別闡釋眼根功德、耳根功德、鼻根功德、舌根功德、身根功德、意根功德,每一段有長行和重頌。一般經論中談及的法行,即法師的造作有十種,而此經中提到五種: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受持就是領受、憶持,于諸佛所說的教法,從師稟受,并持而不失,《勝鬘寶窟上本》曰:“始則領受在心曰受,終則憶而不忘曰持”;讀,就是閱讀,正心端坐,目視經文,口宣句讀;就文字曰讀,離文字曰誦,依《法華文句》卷八上載:讀指循看經文,誦指離經背誦不忘;書寫是指于佛所說經律論文,書寫流通,使不斷絕;解說要求能于圣教難解之義,能分明解釋,訓授于人。法師一詞在佛教運用廣泛,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不同經論中其含義各有不同,《法華文句》解釋:法者軌則也,師者訓匠也,能于妙法自行成就,又能以妙法訓匠于他人,這樣可以被稱為法師。《嘉祥法華經疏》九曰:“以人能上弘大法,下為物師,故云法師。如世藥師以藥治人病,名為藥師。”至于本品“總列六根清凈”時列舉的諸根功德之數量,耳、舌、意一千二百功德和眼、鼻、身八百功德之不同,歷來說法紛雜,計算過程復雜,有的用十善、十法性、上中下三品為數,相乘的數,各有開合,有的以六根對十方的收攝之圓缺或諸根功能的限制來解釋諸根功德的不同數量。
本經并未提到其他五種法性是:供養、施他、聽聞、思維、修習,所以本節提到的這五行稱為法華五法行。
上一篇:法華經《第十三·勸持品》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十二·提婆達多品》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