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經文】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赍持重寶,經過崄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譯文】
這時,無盡意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裸露右肩,雙手合十向釋迦牟尼佛致禮,開口言道:“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什么因緣,而立名為觀世音呢?”
釋迦牟尼佛告訴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如果有無量百千萬億那么多的眾生,他們遭受到種種苦惱現在聽說過觀世音菩薩之后,只要一心稱念他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就會立即觀察到這音聲,使那些身處苦惱的人都得到解脫。如果有人奉持稱頌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么即使他不幸陷入大火之中,大火也不能將其燒著,這是因為此菩薩有大威力大神力的緣故。假如有人不幸被大水卷走,只要他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他就能很快到達淺處。假如有百千萬億那么多的眾生,為了尋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寶物,乘船進入大海,即使正好碰上狂風,將其船吹到羅剎鬼國,如果其中有人,甚至僅僅一人,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么所有遇難的人都能從鬼國中解脫出來。因為這種因緣,所以就稱其為觀世音菩薩。”
“假如有人,在他臨難被害之際,只要能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么,殺人者手里的刀杖,就會應聲折壞為碎段,使受害者從危難中得到解脫。假如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中,到處都是夜叉鬼和羅剎鬼,它們想傷害別人,然而只要一聽到有人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些惡鬼連睜開眼睛看看都不可能,何況加害于人呢?又假使有人,無論是有罪或是無罪,如果手腳被戴上鐐銬,全身被枷鎖縛綁,可他只要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么所有刑具都會自動斷壞,使其從束縛中得到解脫。假如在三千大千世界國土上,到處都有謀財害命的盜賊,有一位商主,率領許多商人,攜帶貴重珍寶,經過一段險峻的道路,其中一個商人建議大家說:‘善男子,大家不要驚恐,你們只要能一心一意地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位菩薩能將其無畏神力布施給大家,你們就能從怨賊的危害中獲得解脫。’眾商人聽完他的話后,都大聲念道:‘南無觀世音菩薩。’因為誦念了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的緣故,他們都立即從危難中解脫出來。”
“無盡意菩薩!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觀世音菩薩,他的威德神力就是如此,巍巍宏大。假如有眾生過度沉溺于淫欲,只要常常念誦并恭敬觀世音菩薩,就會自然脫離淫欲。若有眾生常常嗔怒,只要經常念誦并恭敬觀世音菩薩,便能自然脫離嗔恨。若有人十分愚癡,只要經常念誦觀世音菩薩,就會自然脫離愚癡。”
“無盡意菩薩啊!觀世音菩薩有如此種種大威德神力,能使一切眾生得到益處,因此,眾生常應在內心虔誠地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如果有女人想求男孩,只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就會生下一個既有福德又有智慧的男孩;假如她想求一個女孩,便會生下一個相貌端正的女孩,而且這個女孩在前世就種下了善根,因此眾人都很喜愛并尊敬她。”
“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假使眾生,能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他的福報絕不會落空。因此,眾生都應該受持、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菩薩,如果有人能信奉護持六十二億恒河沙數那樣多的菩薩名號,又能終生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在你看來,這樣的善男子、善女子,他們的功德多不多呢?”
無盡意菩薩回答說:“當然非常多啊!世尊。”
釋迦牟尼佛說:“假使另外有人受持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甚至作短時間的禮拜和供養,那么,他所獲得的福報,與前面所說的善男子、善女子所獲得的福報,完全相等而毫無差異,在百千萬億劫那么長的時間里,也不能窮盡他們的福報。無盡意菩薩啊!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得到如此無量無邊的福德利益。”
【鑒賞】
本品開門見山,經文之始無盡意菩薩向佛陀請問關于觀世音的問題。佛陀最初總答,說明若有百千眾生受諸苦惱,稱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能即時觀其音聲,救度解脫。然后佛陀又別答,藕益大師將這里的別答用三業來對應觀世音的救度,分別是:若有眾生身處危難,口中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便得解脫,這里依次說了七難:火難、水難、羅剎難、刀杖難、惡鬼難、枷鎖難、怨賊難;眾生意有貪瞋癡三毒不得解脫,依仗觀音威神之力便得自在;若有人想求男求女,身體禮拜觀世音菩薩,便能夠滿足愿望。最后佛陀勸說大眾經常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也通過格量的方式說了稱念觀音名號的功德。
觀世音菩薩是中國佛教中最受老百姓歡迎的一位菩薩,她的形象深入每一位中國民眾的意識中,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絕非虛言,甚至觀世音在一般民眾中的知名度遠遠大于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等。本節主要是回答觀世音名號的因緣,其實這一問題也為歷來諸家所重視。關于觀世音名號的來歷一般可以從以下幾點做一解析:(1)由宿世悲愿得名:《悲華經·受記品》說菩薩在遠古因地修行時期,因發大悲誓愿而蒙寶藏如來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2)以耳根圓通而得名,《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謂菩薩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師事觀世音如來,以聞思修,入于正定,觀世音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于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3)由證果利他得名,《法華經·普門品》謂釋迦牟尼佛就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的提問答復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佛也在《地藏經》中這樣告訴觀世音菩薩:你與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緣,所有的天龍、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難眾生,若能聞你名號,或見你形象,或敬仰贊嘆你,這些眾生必生于無上道,且必獲不轉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樂,等到因緣成熟時,會遇佛授記,他日必將成佛的。正是由于觀世音具有聞聲救苦這樣的特質,而且稱念名號的法門簡便易行,所以廣受大眾崇奉。
上一篇:法華經《第一節·從地涌出·菩薩生疑》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一節·佛答宿王·藥王本事》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