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1]矣! ”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2]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于人也。常為而不置[3],常行而不休者,故[4]難及也?”
——選自《晏子春秋·內雜下》
【作品簡介】
《晏子春秋》是記敘春秋時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書。晏子,名嬰(前578~前500),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晏子,又稱平仲,夷維平仲(今山東高密)人。
《晏子春秋》共八卷,全部由短篇故事組成。全書通過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嬰和眾多人物的形象。這些故事雖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數是有一定根據的,可與《左傳》《國語》《呂氏春秋》等書相互印證。
【注釋】
[1]夫子:先生,對尊長的敬稱。
[2]常:一定。
[3]置:棄置,放棄。
[4]故:通“胡”,何,什么。
【譯文】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也趕不上您了!”晏子說:“我聽說:(無論怎么難做的事)總去做,就一定能做成;(無論多么遙遠的路)總是走,就一定能到達。我并沒有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只要你)總去努力而不中斷,總是前進而不休止,還有什么難以達到的呢?”
【思考與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及”字的意義。
(1)故難及也。
及:________
(2)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及:________
(3)若有作奸犯及為忠善者。
及:________
(4)不及汪倫送我情。
及:________
2.翻譯句子。
(1)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2)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
3.晏子認為怎樣才能容易達到目的?(請用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4.這則小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示?
上一篇:(唐)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