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四平頭”?即律詩對仗的頷頸兩聯的四句用同一類詞起頭。如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嗟君此別意如何,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中間兩聯的頭兩字:“巫峽、衡陽、青楓、白帝”,都是地名。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指出:“連用四地名,究非律詩所宜。”清代詩人紀昀說:“平列四地名,究為礙格。”平列四地名,漸漸地演變為“四平頭”,已被詩界認同為“八大詩病”之一。甚至在詞性和結構上相同的也被歸為“四平頭”之例。例如宋代詩書畫家趙昌父的《梅花》詩:
平生欠汝哦詩債,歲歲年年須要還。
未至臘時先訪問,已過春月尚躋攀。
直從開后到落后,一問山間與水間。
卻笑淵明賦歸去,庭柯日盼自怡顏。
中間兩聯各句開頭“未至、已過、直從、一問”均為偏正詞組的副詞語,亦為“四平頭”。又如一詩中間兩聯:“冬日爐前能取暖,夏天樹下可乘涼。春來花綻院中艷,秋至果熟樹上香。”兩聯中各句“冬日、夏天、春來、秋至”均以季節詞開頭,亦為“四平頭”。
由是觀之,不論沈德潛“非所宜”之說,還是紀昀“礙格”之說,無非是要求作者在選擇意象方面力求變化多端。這樣可以擴展詩意,豐富內涵,增強詩的表現力。初學者容易犯“四平頭”的毛病,應特別注意避免。
上一篇:七言絕句有哪些基本句式
下一篇:什么是小律和排律